ID: 23627944

一上 2.2 发现生长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0-0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9231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一上,发现,生长,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发现生长》教学设计 背景分析 【教材简析】 《发现生长》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中的第二课。本单元以“我们自己”为主题,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认识自己的身体特征和变化。《发现生长》这一课,带领孩子开启对自身生长变化的探索之旅,初步认识身体的变化,初步为建立对生命成长的认知奠定基础,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证据意识。在探索活动一中,学生寻找能证明我们在长大的事物,例如“小时候不会走路”、“牙齿的变化”,这些都是长大的证据。在探索活动二中,学生选择一个证据画下来,例如“长高了”、“长大就是有力气”。这两个活动都指向“观察”、“证据”,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经过对这些事物的仔细观察,讨论我们生长过程中身体的变化,进而证明我们身体一天天生长。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随着身体生长变化,从衣服、外貌、身高体重、牙齿等等进行比较论证,将观察到的事物作为发现生长的证据。【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孩子。这些孩子已经经历婴儿期、幼儿期,正处于儿童期。关于生长的证据来源于他们的生活,虽然他们亲历过,但并未科学比较与归纳。在对平行班孩子进行课前调查时,发现他们能说出长大的证据两三点,例如“长高了”、“五官变大了”,但很难说出更多的证据,这与他们的观察能力有关,能初步观察物体整体特点,但不能精确把握细节,缺乏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进而培养其观察能力、甄别信息的能力,提升比较与归纳的思维。通过画图表达思考过程是一种很合适一年级孩子的学习与记录方式,在对平行班的试教中,发现他们画图相对费时,而且画图表达是载体而非目的。本课目标是引导孩子寻找生长的证据,结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他们需要有更具生活化、趣味化、成果化的活动来支持他们进行深度探究。【教学重难点】重点:寻找证明生长的证据。难点:收集、分析自己生长的证据,准确表达观点。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在不断变化着,有些变化能够说明我们在生长。2.科学思维:通过比较衣服、牙齿和头发等方面的差异,察觉到我们身体的变化,意识到自己正在生长,寻找证明生长的证据。3.探究实践: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收集、分析自己生长的证据,准确表达观点。4.态度责任:能够关注自己在生长,如实记录自己生长的证据。愿意倾听、乐于表达。 评价设计 1.能找到两种证据,并按照生长顺序贴出证据卡片;2.能准确表达记录单上贴出的生长的证据;3.发言先举手、会认真听同伴和老师把话说完。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10块展板,分别是食物、体重、头发、牙齿、水杯的变化、车子的变化、玩具球的变化、走路本领的变化、看书本领的变化、搭积木本领的变化。4块展台,分别是不同阶段看的书、不同阶段的重量、不同阶段用的水杯、不同阶段玩的球。学生材料:代表证据的卡片、摆放证据的记录单。 学与教活动过程设计(框架结构图) 活动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观课随感 一、课前游戏(3min) 希沃蒙层,慢慢擦去,小朋友观察并猜测卡通人物是谁(孙悟空、大头儿子),表扬认真观察寻找证据的小朋友。板书:观察、证据。 为本节课从观察中找证据做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入主题(5min) 1.谈话:我发现小朋友们衣服都穿的很整洁,是你们自己穿的吗?2.邀请三位小朋友上台来玩穿衣比赛的游戏。参加比赛的小朋友从盒子里拿出衣服,比赛开始。采访参赛的小朋友说体会,采访观众说体会,为什么穿不进去呢?这些小衣服其实是谁穿的呀?教师抱出“小宝宝”,给他穿上衣服。引导小朋友们对比观察小宝宝和自己,发现我们长大了,要穿大衣服了。板书:生长。3.我们穿的衣服越来越大,就是我们生长的一个证据,你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