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下第二单元《常见的动物》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观察一种动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常见的动物》单元的第 2 课。指向课程标准 1~2 年级学习内容“5.2 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 同类型的生物 ”中的第二点“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特征,说出动物的某 些共同特征(如都会运动)”和“6.2 人和动物通过获取其他生物的养分来维持 生存 ”中的第二点“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在寻 访校园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 入的观察。 本课以蜗牛为例,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静态到动态、从肉眼到工具、从结 构到功能的顺序对蜗牛进行深入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能力,为后续 观察其他动物奠定基础。对蜗牛生活环境与习性的探究实践,也为第 3 课“给蜗 牛建个‘家 ’”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由四部分组成。聚焦板块,通过简单交流,引导学生关注蜗牛,唤起对 蜗牛的原有认知。探索板块,学生借助感官、工具等对蜗牛进行细致的观察,了 解蜗牛的形态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研讨板块,围绕“蜗牛的身体有哪些特点 我们能模仿它的动作吗 ”“蜗牛遇到危险时,有什么反应 它有哪些本领 ”的 研讨,帮助学生梳理和建构对蜗牛完整的认识。拓展板块,安排了观察和蜗牛相 似的动物的拓展活动,隐含对动物类别的认识。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心,但也有一些学生对蜗牛有抵触情绪,教 师要耐心引导学生亲近蜗牛、爱护蜗牛。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 但是对于特定动物的观察,仍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 工具、科学词汇,并提示观察顺序。对于简图记录,学生已有基础,但在画图时 容易将物体拟人化,教师要提示学生客观记录。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特点,知道蜗牛是用腹足 运动的,初步认识到动物的形态结构具有相应的功能。 科学思维:能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分析蜗牛的运动与其形态结构的关系。 探究实践:1.通过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运动方式,能用科学词 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2.学习观察研究动物的方法。 态度责任:通过观察探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 察发现,愿意倾听他人的观点,增进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细致地观察并描述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 难点:通过对蜗牛的观察和描述,认识其形态结构及所具有的功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教学课件;2.班级记录单;3.若干只蜗牛。 分组材料:1.活动记录单;2.放大镜;3.蜗牛;4.棉签;5.玻璃片;6.树枝; 7.新鲜菜叶;8.饲养箱。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课前提早布置学生去寻找蜗牛,将寻找到的蜗牛先养起来,在上 课时把寻找到的蜗牛带到学校来。教师也要提前准备多只蜗牛,提供给有需要的 学生使用。 一、聚焦(预设:5 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认识它吗?(PPT 出示蜗牛图片),这是我们今天 的“新朋友 ”———蜗牛。课前,老师让你们去找一找这个“新朋友 ”,找到了吗? 说一说你们是在哪里找到它的呀?(预设:草丛里、树叶上、灌木丛里.......) 2.聚焦问题:它有什么特点?谁能来介绍一下你的新朋友? 【设计意图:课前寻找蜗牛的活动,有利于让学生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通 过提前饲养的方式,培养学生饲养小动物的兴趣,同时将观察蜗牛的活动也前置 了,更利于课堂上的深入观察和交流。】 二、探索(预设:23 分钟) 活动一: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预设:7 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放大镜、记录单 1.过渡:这节课我们要用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