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63055

都江堰 课件(1)

日期:2024-06-1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4514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都江堰,课件
  • cover
课件18张PPT。都 江 堰 余秋雨 成都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岷江从雪山奔来,顺成都平原汇入长江。汛期常为水患。李 冰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中外驰名的都江堰的设计者和兴建的组织者。 都江堰全景都 江 堰左上:鱼嘴堰 右上:飞沙堰 左下:宝瓶口宝瓶口是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人工凿开的一个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形似瓶口且功能奇而名。其右边的山丘为离堆。瓶口宽度和底高都有极严格的控制,古人在岩壁上刻了几十条分划,取名“水则”(我国最早的水位标)。内江水流进宝瓶口后,通过干渠经仰天窝节制闸,把江水一分为二。再经蒲柏、走江闸二分为四,顺应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倾斜,一分再分,形成自流灌溉渠系,灌溉成都平原的近一千余万亩农田。 鱼嘴堰设在岷江出山后的一段弯道上,把江流划然中分为内外两支。外江(处于河床弯道凸岸)为岷江自然走水河道 ,内江(处凹岸 )水进入成都平原。鱼嘴的设置极为巧妙,它利用地形、地势,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务,而且在洪、枯水季节不同水位条件下,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作用。飞沙堰处金刚堤下段有一低平的地段,是内江的泄洪道。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挟着大量泥沙,石块从山中疾驰而来,如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飞沙堰则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达千斤的巨石,从这里 抛入外江(主要是巧妙地利用离心力作用),确保内江通畅,确有鬼斧神功之妙。 李冰石像(东汉)李冰父子像 浙江余姚人,当代学者、散文家,获过“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曾以散文集《文化苦旅》震动文坛,从此打出“学者散文”(或曰“文化散文”)的旗帜,其作品沉静而具有文化底蕴,因而受到读者喜爱。 作品集:《文化苦旅》、《千年一叹》《霜冷长河》、《行者无疆》、《出走十五年》等。 余秋雨阅读文本,疏通生字即生词1.读准下列字音: 残垣 惊蛰 庇护 废弛 修缮 强悍 遴选 韬略 怦然心动 诘问 精神焕发 汩汩 喧嚣 驯顺 长锸 衮衮 钹磬2.解词: 劲厉 濡养 遴选 圭臬 风调雨顺 雍容大度 作者为什么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文本探究:对比年代上:长城都江堰是“晚辈”早“数十年”影响上:只“占据辽远 的空间”占据了邈远的时间功用上:社会功用早已 废弛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 汩汩清流、永久性的灌溉 了中华民族规模上:宏大、突兀在 外 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 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气质上:“是一种僵硬的 文明”、 “摆出 一副老资格”“是一种灵动的生活”、卑 处一隅,像一位决不炫耀、 毫无所求得乡间母亲结果上:长城还常常成 为排场“为自己流泻出了一个独特的 精神世界”、“只要都江堰不 塌,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李冰的“精魂”体现在哪里?都江堰的文化内涵是什么?思考领会:贴近苍生、造福万民 永久的灌溉了中华民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