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32551

第25课《活板》课件(共38张PPT)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1724871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5课,活板,课件,3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中国四大发明 造纸术 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一瓢淡水渔 沈 括 走近作者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英国近代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誉之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他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助手之一。晚年退居梦溪园,写成《梦溪笔谈》一书。 《宋史·沈括传》记载其人“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笔记文学体裁的综合性论著。全书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共30卷。其内容广博,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化学、牛物、地理、地质、医学、军事、历史、文学、哲学等,几乎无所不包。 它总结了古代,特别是宋代自然科学领域的光辉成就,记录和赞扬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创造,阐述了自己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见解,是我国和世界科技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毕 昇 走近人物 毕昇(约970—1051),汉族,北宋蕲(qí)州人,中国古代发明家,活字版印刷术发明者。 毕昇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在印刷实践中,认真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 毕昇的发明,是一套完整的活字版工艺技术,是印刷术由费工费时的雕版印刷进入高效率的活字版印刷时代的标志,具有深远意义。 课文朗读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wéi)之。自/冯瀛(yíng)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shēng),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báo) /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zhī) 、蜡和(huò)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yáng)之;药/稍镕(róng),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dǐ)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课文朗读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gēng)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tiè)之,每韵/为一帖(tiě),木格/贮(zhù)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xuán)/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zhān),不可取;不若/燔(fán)土,用讫(qì) /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cáng) 。 翻译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翻译: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做这件事。自五代冯瀛王时才开始(用雕版)印五经,以后的重要文献都是版印书籍。 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 毕 昇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翻译:他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印,用火烧让它变得坚固。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翻译:先设置一块铁板,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在铁板上。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翻译:想印的时候,就把一个铁制模框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拿它靠近火烘烤; 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翻译:松脂、蜡等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压其版面,于是(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 若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