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39411

10.3 探索宇宙(课件24页)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沪粤版(2024)

日期:2025-11-2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267395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0.3,探索,宇宙,课件,24页,2025-2026
  • cover
(课件网) 10.3 探索宇宙 一、宇宙的尺度:从地球到浩瀚星空 当我们仰望夜空,繁星点点引发无限遐想。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它浩瀚无垠,蕴藏着无数奥秘。从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太阳系,再到更广阔的银河系、河外星系,宇宙有着清晰的尺度层级。本节课我们将踏上探索宇宙的旅程,了解宇宙的构成、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以及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感受宇宙的壮丽与神秘。 二、太阳系:我们的家园星系 (一)太阳系的构成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由八大行星、矮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它占据了太阳系总质量的约 99.86%,通过核聚变不断释放能量,为太阳系中的天体提供光和热。 八大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它们都沿着近似圆形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同时也在自转。其中,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体积是地球的 1300 多倍;水星是最小的行星,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除了八大行星,太阳系中还有许多矮行星,如冥王星,它曾被列为第九大行星,后因定义标准的变化被重新归类为矮行星。此外,还有大量的卫星围绕行星运转,例如地球的卫星是月球,木星有 79 颗已知卫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包含了大量的小行星;彗星则是由冰和尘埃组成的天体,当它们靠近太阳时,冰升华形成长长的彗尾,极具观赏性。 (二)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距离太阳约 1.5 亿千米,这个距离被称为一个天文单位(AU)。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365 天,也就是一年;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24 小时,也就是一天。地球有一颗天然卫星 ——— 月球,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同时也随着地球一起围绕太阳公转。 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这与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密切相关: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得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能够存在;地球有厚厚的大气层,能够保护地球表面的生命免受宇宙射线和陨石的伤害;地球有磁场,能够阻挡太阳风对地球大气层的侵蚀。 三、银河系:恒星的巨大集合体 (一)银河系的结构 银河系是一个由数千亿颗恒星、大量的星云、星团、星际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棒旋星系。它的形状像一个扁平的圆盘,中间有一个凸起的核球,周围有四条主要的旋臂。银河系的直径约为 10 万光年,中心厚度约为 1.2 万光年,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一条旋臂 ——— 猎户座旋臂上,距离银河系中心约 2.6 万光年。 光年是计量天体距离的单位,1 光年等于光在真空中一年内传播的距离,约为 9.46×10 千米。由于银河系的尺度非常大,使用光年作为距离单位更为方便。 (二)银河系中的恒星 银河系中的恒星数量众多,它们的大小、质量、亮度、温度等各不相同。恒星的一生会经历诞生、成长、衰老和死亡的过程。恒星通常诞生于星云之中,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云团,在引力的作用下,星云逐渐收缩形成恒星。 像太阳这样的恒星,目前处于主序星阶段,它已经稳定燃烧了约 50 亿年,还将继续燃烧约 50 亿年。当恒星核心的氢燃料耗尽后,会膨胀成为红巨星,然后逐渐失去外层物质,核心收缩形成白矮星,最终白矮星会逐渐冷却变暗。质量比太阳大得多的恒星,在生命末期会发生超新星爆发,形成中子星或黑洞。 四、河外星系:宇宙中的 “岛屿” (一)河外星系的发现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直到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 哈勃通过观测发现,一些被认为是银河系内星云的天体实际上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它们不属于银河系,而是独立的恒星系统,这些天体被称为河外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