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物理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639501
4.3.2透镜的应用(课件30页)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沪科版(2024)
日期:2025-11-2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46021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张
4.3.2
,
透镜
,
应用
,
课件
,
30页
,
2025-2026
(
课件网
)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4.3.2 透镜的应用 副标题:透镜在生活中的 “魔法” 学科:物理 适用年级:八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明确它们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联系。 能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这些仪器的调节方法,如照相机调焦、投影仪调像等。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组成和成像原理,了解它们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 感受透镜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发对光学知识的探究兴趣。 幻灯片 3:引入 - 生活中的透镜应用 展示图片:家庭用照相机、教学投影仪、手持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用照相机记录美好瞬间,用投影仪展示教学内容,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用显微镜探索微观世界,用望远镜遥望星空。这些工具都离不开透镜的应用,它们是如何利用透镜成像规律工作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透镜的应用。 幻灯片 4:照相机 基本构造:由镜头、胶片(或感光元件)、快门、光圈等组成。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或感光元件)相当于光屏,用于承接像。 工作原理: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工作的。当拍摄景物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物距)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u > 2f),来自景物的光线经过镜头折射后,在胶片(或感光元件)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胶片上的感光物质被曝光,经过处理后就得到了照片。 调节方法: 调焦:拍摄远景时,需要将镜头向后缩,减小像距(v),使远处景物的像清晰地成在胶片上;拍摄近景时,需要将镜头向前伸,增大像距(v),使近处景物的像清晰成在胶片上。 光圈:通过调节光圈大小控制进入镜头的光量,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光线弱时用大光圈。 快门:控制曝光时间,快速移动的物体需要用快快门,光线弱时需要用慢快门。 展示图片:照相机的结构图、成像原理图,标注镜头、胶片、物距、像距等。 幻灯片 5:投影仪 基本构造:由镜头、投影片、聚光镜、反光镜、屏幕等组成。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投影片相当于物体,屏幕相当于光屏。 工作原理: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原理工作的。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物距)在镜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 < u < 2f),投影片上的图案经过镜头折射后,在屏幕上形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由于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所以投影片需要倒放,才能在屏幕上看到正立的像。 调节方法: 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大,需将投影仪远离屏幕(增大像距 v),同时将镜头向投影片靠近(减小物距 u)。 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小,需将投影仪靠近屏幕(减小像距 v),同时将镜头远离投影片(增大物距 u)。 反光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更多的光射向屏幕,使像更明亮。 展示图片:投影仪的结构图、成像原理图,标注镜头、投影片、屏幕、物距、像距等。 幻灯片 6:放大镜 基本构造:通常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 工作原理: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原理工作的。当把被观察的物体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以内(u < f)时,物体反射的光经过放大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我们就能看清细小的物体了。 成像特点: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越近(但不能小于焦距),像越小;物体离放大镜的距离越远(越接近焦距),像越大。但如果物体距离放大镜等于或大于焦距,就不能成放大的虚像了。 应用场景:用于观察细小的文字、邮票、昆虫等,在实验室中也常用于观察微小的物体细节。 展示图片:放大镜成像示意图,展示物体、放大镜、虚像的位置关系。 幻灯片 7:显微镜 基本构造: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人教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期中模拟测试卷(原卷版 解析版)(2025-11-19)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 单元全优达标测评卷(原卷版 解析版)(2025-11-19)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单元专项巩固提升卷(原卷版 解析版)(2025-11-19)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单元培优测评卷(原卷版 解析版)(2025-11-19)
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综合复习卷(原卷版 解析版)(2025-11-19)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