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选择题 1.读下图,指出其中符合自然资源概念的图例是( )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自然资源的概念,要明确自然资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它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又不同于自然环境的其他部分,它是可以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那部分物质和能量。 2.非可再生资源的非可再生性是指( ) ①数量有限 ②再生周期远远长于人类历史 ③永远不可再生 ④再生速度慢于人类对它的消耗速度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D。非可再生资源指那些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形成的、储备有限的、经开发利用后无法在现阶段再生的自然资源。 (2012·梅州质检)读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完成3~4题。 3.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这种趋势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 B.这种趋势应该继续下去 C.近期可以从根本上扭转这种趋势 D.应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 4.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开垦草原 ②围湖造田 ③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改善耕地质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由题图可知我国人均耕地处于不断减少的趋势,加上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被占用耕地多,后备土地资源少的现状,必须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耕地减少趋势。为保证粮食自给,在现有耕地的情况下要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答案:3.D 4.B 5.下列关于能源消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耗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耗普遍较低 B.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和人均耗能量都很低 C.目前全球能源的年消耗量仍在增长,但全世界使用的能源大部分来自可再生能源 D.从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看,发展中国家应负有更大的责任 解析:选A。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耗水平差异很大。发达国家耗能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耗能普遍较低,因此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发达国家应负有更大的责任,所以A项正确,D项错误。 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很大,仅低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耗能水平很低,还不到世界人均能耗的1/3,所以B项错误。 目前,全世界使用的能源绝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能源,所以C项错误。 (2011·高考安徽文综卷)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完成6~7题。 6.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 A.a、b、c B.c、b、a C.c、a、b D.b、c、a 7.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 ) A.西电东送 B.西气东输 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 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 解析:第6题,我国的能源产量北方多于南方,经济总量南方多于北方;能源消费重心则由北方迁到南方。第7题,开发东海油气资源可以使能源生产重心东移,缩小与能源消费重心的间距。 答案:6.B 7.D 读陆地与海上风速剖面图,回答8~10题。 8.从生态角度分析,发展风电( ) A.可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B.可以获得较大的投资回报 C.能够减轻大气污染 D.能够实现能源的多样化 9.为了获得相同风速的风能发电,风塔装置高度( ) A.海洋上高于陆地 B.陆地上高于海洋 C.海洋上和陆地上相同 D.据图无法判断 10.将风电场建在海上,可以( ) A.缓解温室效应 B.降低建设成本 C.实行规模化开发 D.缓解人地矛盾 解析:第8题,风能是清洁能源,所以从生态角度分析,发展风电能够减轻大气污染。第9题,读图可知,相同高度陆地上比海洋上风速小,所以要得相同风速的风能发电,风塔装置高度陆地上高于海洋上。第10题,将风电站建在海上,不占陆地空间,可以缓解人地矛盾。 答案:8.C 9.B 10.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