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40211

3.5跨学科实践_中国乐器--2025-2026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41页PPT)

日期:2025-10-07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97890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八年级,PPT,41页,教学课件,物理,上册
  • cover
(课件网) 3.5跨学科实践_中国乐器 第3章 声的世界 教科版2025-2026学年 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3.5 跨学科实践_中国乐器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乐器的主要分类(吹奏类、弹拨类、拉弦类、打击类),认识常见中国乐器的名称和外形特点。 探究不同类型中国乐器的发声原理,理解声音的产生与振动的关系,以及音调、响度、音色与乐器结构和演奏方式的联系。 体会中国乐器与物理学(声学)、音乐学、历史学、美术学等学科的跨学科联系,认识到传统文化与科学知识的融合。 尝试制作简易中国乐器模型,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感受中国乐器的魅力。 增强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兴趣。 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经典乐曲,如《二泉映月》(二胡)、《高山流水》(古筝)、《百鸟朝凤》(唢呐)等。 展示多种中国乐器的图片或实物,如古筝、二胡、琵琶、笛子、鼓等。 提问:这些美妙的音乐是如何从这些乐器中产生的?不同的中国乐器在发声上有什么特点?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本次跨学科实践活动。 中国乐器的分类 根据演奏方式和发声特点,中国乐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吹奏类乐器:通过气流振动发声,如笛子、箫、唢呐、笙、埙等。 笛子:由一根竹管制成,管身上有多个音孔,通过手指按孔改变空气柱长度来改变音调。 唢呐:音色明亮、音量大,由哨子、气盘、杆和碗等部分组成,通过控制气息和按孔发声。 弹拨类乐器:通过弹拨琴弦振动发声,如琵琶、古筝、古琴、扬琴、阮等。 古筝:有 21 根弦,弦下有琴码支撑,用手指拨弦发声,不同的弦振动频率不同,产生不同音调。 琵琶:四弦乐器,音箱呈梨形,用拨片或手指弹拨琴弦,可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拉弦类乐器:通过弓与弦摩擦使弦振动发声,如二胡、京胡、板胡、马头琴等。 二胡:有两根弦,琴筒上蒙有蛇皮,通过弓拉动琴弦,琴弦振动引起琴筒内空气柱振动发声。 马头琴:蒙古族特色乐器,音色悠扬,琴杆顶端有马头装饰,通过弓拉弦发声。 打击类乐器:通过敲击使乐器本身振动发声,如鼓、锣、钹、编钟、木鱼等。 编钟:由一系列大小不同的青铜钟组成,敲击不同的钟,因钟的大小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鼓:由鼓面和鼓身组成,用鼓槌敲击鼓面,鼓面振动发声,敲击力度不同,响度不同。 中国乐器的发声原理探究 声音的产生:所有乐器发声的根本原因是振动。 吹奏类乐器:靠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例如,笛子吹奏时,气流冲击吹孔,引起管内空气柱振动。 弹拨类乐器:靠琴弦的振动发声,琴弦的振动还会引起琴箱(共鸣箱)的振动,从而放大声音。如古筝的弦振动时,琴箱内的空气也随之振动,使声音更洪亮。 拉弦类乐器:靠弓与弦的摩擦使弦振动发声,弦的振动通过琴码传递给琴筒,琴筒共鸣放大声音。如二胡的弦振动带动琴筒振动,增强声音的响度。 打击类乐器:靠被敲击部分的振动发声。如鼓被敲击时,鼓面振动产生声音。 音调与乐器结构、演奏方式的关系: 吹奏类乐器:通过改变空气柱的长度来改变音调。空气柱越短,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例如,笛子通过按住不同的音孔,改变空气柱长度,从而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弹拨类和拉弦类乐器:弦的粗细、长短、松紧程度影响音调。弦越细、越短、越紧,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如古筝的弦有粗有细,细弦音调高,粗弦音调低;演奏时,用手指按弦改变弦的有效长度,也能改变音调。 打击类乐器:乐器本身的大小、厚薄影响音调。通常,较大、较厚的部分振动频率低,音调低;较小、较薄的部分振动频率高,音调高。如编钟中,大钟音调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