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40215

4.3平面镜成像--2025-2026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45页PPT)

日期:2025-11-2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93386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平面镜,成像,--2025-2026,学年,教科,八年级
  • cover
(课件网) 4.3平面镜成像 第4章 光的世界 教科版2025-2026学年 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4.3 平面镜成像 学习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包括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的位置关系以及像的虚实。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能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 知道实像和虚像的区别,能判断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了解平面镜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能解释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现象。 培养实验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情境导入 展示一组图片:人们照镜子整理仪表、舞蹈房墙壁上的大镜子、平静水面倒映的蓝天白云和岸边景物等。 提问:大家每天都要照镜子,镜子里的像和真实的自己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平静的水面能形成倒影?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思考。 引出主题:这些现象都与平面镜成像有关,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提出问题: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像的大小、位置、虚实如何? 猜想与假设:根据日常照镜子的经验,猜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可能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可能与镜面垂直;所成的像可能是正立的、虚像。 实验器材: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白纸、笔、支架等。 实验步骤: 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作为平面镜的位置,将薄玻璃板垂直放置在直线上(玻璃板的底边与直线重合)。 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观察玻璃板后蜡烛 A 的像。 拿一支未点燃的蜡烛 B(与蜡烛 A 完全相同),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从玻璃板前各个角度看去,蜡烛 B 都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 B 的位置就是蜡烛 A 的像的位置。 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 A 的位置、蜡烛 B 的位置(即像的位置)和玻璃板的位置。 移去蜡烛 B,在其位置上放一张白纸作为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能承接到蜡烛 A 的像。 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 A 到玻璃板的距离(物距)和蜡烛 B 到玻璃板的距离(像距),并记录下来。 改变蜡烛 A 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多次测量并记录数据。 连接蜡烛 A 和其像的位置,观察连线与玻璃板(镜面)的位置关系。 实验现象: 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 A 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多次测量发现,蜡烛 A 到玻璃板的距离与蜡烛 B 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即像距等于物距。 蜡烛 A 和其像的连线与玻璃板(镜面)垂直。 从玻璃板前观察,像与物是正立的。 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注意事项: 选用薄玻璃板是为了避免玻璃板前后两个表面反射所成的像相互干扰,使像更清晰,同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两支蜡烛完全相同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实验时要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使蜡烛的像更清晰。 测量物距和像距时,要以蜡烛的中心(或顶端)为测量点,确保测量准确。 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原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照射到平面镜上时,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眼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感觉这些反射光线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发出的,这个交点就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光路图: 画出物体上某一点 S,从 S 点发出两条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