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40219

4.5科学探究_凸透镜成像--2025-2026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80页PPT)

日期:2025-09-1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108047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八年级,PPT,80页,教学课件,物理,上册
  • cover
(课件网) 4.5科学探究_凸透镜成像 第4章 光的世界 教科版2025-2026学年 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4.5 科学探究_凸透镜成像 学习目标 知道凸透镜的基本概念,如光心、焦点、焦距,能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通过科学探究,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不同物距下像的大小、正倒、虚实及像距的变化。 能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高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激发对光学探究的兴趣。 情境导入 展示一组图片:用照相机拍摄的风景照、投影仪投射的幻灯片、用放大镜观察的细小文字。 提问:这些工具都能形成清晰的像,它们内部都有一个重要的光学元件 ——— 凸透镜。那么,凸透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像的性质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 引出主题:本节课我们将通过科学探究,揭开凸透镜成像的奥秘。 凸透镜的基本概念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也叫会聚透镜。 基本概念: 光心(O):凸透镜的中心,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分别位于透镜的两侧。 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符号 “f” 表示。 主光轴:通过光心和两个焦点的直线。 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像距(v):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示意图:画出凸透镜,标注光心、焦点、焦距和主光轴,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提出问题 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大小、正倒、虚实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有什么关系? 猜想与假设 根据生活经验和对凸透镜的初步认识,猜想: 当物体离凸透镜很远时,可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照相机)。 当物体离凸透镜较近时,可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投影仪)。 当物体离凸透镜很近时,可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放大镜)。 实验器材 光具座、凸透镜(已知焦距)、蜡烛、光屏、火柴。 实验步骤 组装实验装置: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间位置,蜡烛和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即 “三心等高”),目的是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测量并记录凸透镜的焦距 f。 探究 u > 2f 时的成像情况: 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 2 倍焦距以外(u > 2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观察像的大小、正倒和虚实,记录物距 u 和像距 v。 探究 u = 2f 时的成像情况: 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 2 倍焦距处(u = 2f),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 观察并记录像的性质及像距 v。 探究 f < u < 2f 时的成像情况: 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f < u < 2f),移动光屏,观察像的性质,记录物距 u 和像距 v。 探究 u = f 时的成像情况: 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u = f),移动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能成像。 探究 u < f 时的成像情况: 将蜡烛放在凸透镜的 1 倍焦距以内(u < f),移动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能成像;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的性质。 改变凸透镜的焦距(或更换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验证结论的普遍性。 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次数 物距 u 与焦距 f 的关系 物距 u/cm 像距 v/cm 像的性质 1 u > 2f 大小:_____ 正倒:_____ 虚实:_____ 2 u = 2f 大小:_____ 正倒:_____ 虚实:_____ 3 f < u < 2f 大小:_____ 正倒:_____ 虚实:_____ 4 u = f (能否成像:_____) 5 u < f 大小:_____ 正倒:_____ 虚实:_____ 实验现象与结论 当 u > 2f 时: 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