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40225

5.1物态变化与温度--2025-2026学年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课件(61页PPT)

日期:2025-09-17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100782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八年级,PPT,61页,教学课件,物理,上册
  • cover
(课件网) 5.1物态变化与温度 第5章 物态变化 教科版2025-2026学年 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5.1 物态变化与温度 学习目标 知道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物质的不同状态。 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知道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了解温度的定义,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认识温度计,了解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知道摄氏温度的单位和规定,能正确读数和记录温度。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对物态变化现象的探究兴趣。 情境导入 展示一组图片:冬天的冰雪、夏天的雨水、烧开的水冒出的 “白气”、干冰升华产生的烟雾等。 提问:这些图片中的物质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冰雪是固态,雨水是液态,“白气” 和烟雾是气态,那么物质的状态是一成不变的吗?它们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变化?我们又如何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呢? 引出主题:这些现象都涉及到物质状态的变化和温度的概念,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物态变化与温度。 物质的三种状态 固态: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质地较坚硬。例如,冰块、石块、铁块等。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大,分子只能在固定的位置附近振动。 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具有流动性。例如,水、酒精、食用油等。液态物质的分子排列较松散,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态小,分子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移动。 气态: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容易被压缩。例如,空气、水蒸气、氧气等。气态物质的分子排列非常松散,分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分子可以自由地向各个方向运动。 举例说明:展示水的三种状态图片 ——— 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说明同一种物质可以以不同的状态存在。 物态变化 定义: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冰化成水:固态变为液态。 水变成水蒸气:液态变为气态。 水蒸气变成小水珠:气态变为液态。 水结成冰:液态变为固态。 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霜: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说明:物态变化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通常与温度的变化有关。例如,冰在温度升高到 0℃时会熔化成水,水在温度升高到 100℃(标准大气压下)时会沸腾变成水蒸气。 温度 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物体越热,温度越高;物体越冷,温度越低。 生活中的温度感知:我们可以通过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但这种判断往往不准确。例如,冬天用手触摸铁块和木块,会觉得铁块更冷,但实际上它们的温度是相同的,这是因为铁块导热性好,能更快地带走手上的热量。因此,需要用专门的仪器来准确测量温度。 温度计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液柱上升;遇冷时体积收缩,液柱下降。 常见的液体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等,里面的液体分别是酒精和水银。 温度计的构造 常用温度计主要由玻璃泡(内装液体)、玻璃管(液柱在其中移动)、刻度等部分组成。 摄氏温度 单位:摄氏度,用符号 “℃” 表示。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 0℃,沸水的温度定为 100℃。在 0℃和 100℃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代表 1℃。 举例: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37℃;室温通常在 20℃-25℃之间;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为 4℃,冷冻室的温度约为 - 18℃。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观察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测量范围),确保所测温度在量程内,以免损坏温度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