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41105

1.1《钓鱼游戏》课件(20张PPT)+教学设计+素材

日期:2025-09-2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98次 大小:150800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钓鱼游戏,课件,20张,PPT,教学设计,素材
    《钓鱼游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钓鱼” 游戏》是人教鄂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第一单元 “走进科学” 的内容。本单元以 “认识身边的物体” 为主题,“钓鱼” 游戏作为其中重要内容,以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认识物体不同特征,初步建立物体概念,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提升科学素养,还能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 学生通过破解“钓鱼”游戏的奥秘,和快速从水中取出曲别 针的活动,描述磁铁可以吸引某些物品。 科学思维: 通过对“钓鱼器具”的观察,运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破解 “钓鱼”游戏的奥秘。 科学实践: 能在教师指导下操作简单的实验,能用简单的图画、文字、 拼音、符号等做记录。 态度责任: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乐于参与,积极思考,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难点〗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能用简单的图画、文字、拼音、符号等作记录。 〖教学过程〗 提出和聚焦问题: 1、根据课页,提出问题 出示课页图,你以前玩过“钓鱼”游戏吗? 说一说,小鱼为什么能够被钓起来呢? 聚焦:揭示课题 小鱼被钓起来是为什么呢?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出本课主题—钓鱼的游戏 讲述新课 (一)玩一玩“钓鱼”游戏 1.介绍钓鱼游戏材料。 如果利用老师准备的这套“钓鱼”玩具,猜一猜这次我们能钓上来几条“小鱼”呢? 学生提出猜想,了解他们对“钓鱼”游戏的已有认知。 2.学生做出猜想与假设。 3.实验。到底是不是像你想的这样呢?让我们一起试一试吧! 要求:能被钓起来的“小鱼”放在托盘里,不能被钓起来的“小鱼”留在桌面上。 4.汇报:说一说你钓上来了几条“小鱼”?预设:发现钓上来红色和绿色两条“小鱼”。 (二)观察“鱼钩”和“小鱼”的内部 1.分析实验现象。为什么“小鱼”不能全部钓上来呢? 2.提问:鱼竿上的“鱼钩”是用什么做的? 分享记录:“鱼钩”的里面有磁铁。 3.提问:我们已经知道“鱼钩”的里面有磁铁,那“小鱼”里面有什么呢? 4.揭开贴纸观察并记录:将“小鱼”眼部的贴纸拆开,看一看里面有什么材料。 将能钓起来的材料对应的图片贴在左栏,不能钓起来的贴在右栏。 分享记录:发现能钓起的鱼里面有铁和磁铁,不能钓起来的鱼里面有木头、塑料、铜片。 5.说一说:“小鱼”为什么能被钓起来? 小结:让我们一起来回顾破解钓鱼游戏奥秘的过程,我们首先提出了“小鱼为什么能够被钓起来”的问题;然后根据自己曾经玩钓鱼游戏的经验,对小鱼能钓起来的原因做出了猜想;接下来,我们观察鱼钩和小鱼的内部进行验证, 最终得出结论:小鱼能被钓起来,是因为磁铁能吸引某些物品。 其实就是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 学生玩水中取物游戏,验证自己的方法。 小结:刚才这两个有趣的实验都和磁铁有关,如果你的家里也有磁铁,请你在课后研究研究它,看看你还能发现关于磁铁的什么秘密,我们以后的科学课将继续学习。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更有趣的实验。 应用磁铁能吸东西的认识去解决小问题,有助于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的热情。 拓展提升 怎样快速地把水中的曲别针取出来? 教师演示纸能够托住水的实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后 关注更多有趣的科学实验。 纸巾能将水运到中间里的杯子里吗? 通过视频,通过自己的探究实验来验证。 布置作业 作业:同学们!请你在家里完成这个小实验,实验的时候不要忘记记录哦。(课件网) 人教鄂教版一年级上册 一单元《走进科学》 我们很多人都玩过“钓鱼”游戏 提出和聚焦问题 小鱼为什么能 够被钓起来? 破解“钓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