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41868

第十三章 简单电路(复习讲义)(含答案)九年级物理上册单元复习系列(鲁科版(五四学制)2024)

日期:2025-11-27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183058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复习,第十三,上册,学制,五四,科版
    第十三章 简单电路(复习讲义) 考点要求 新课标要求 命题考点 电荷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知道静电现象的防止和利用。 考题形式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常考点有:摩擦起电现象和电荷间作用规律等。 电路电路图 1知道电流的形成、条件和方向。知道电路的组成,认识通路、断路、短路。从能量转化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能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判断电流方向和短路以及画简单电路图属于易错考点。电路的组成及通路、断路、短路是常考热点。考题多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为主。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判断、设计、连接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 判断、设计、连接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属于常考热点。对此考点的考查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 一、电荷 知识点 重点归纳 常考点 摩擦起电 1.原子的结构:原子由位于中心的 构成。 2.原子通常不显电性的原因: (1)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 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荷。而核外电子带 电荷。 (2)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数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物体对外也不显电性 3.原子带电的原因: (1)原子 电子后带正电荷(因为负电荷少了,正电荷相比多了)。 (2)原子 电子后带负电荷(因为负电荷多了,正电荷相比少了)。 4.摩擦起电原因: (1)不同物质原子核 的本领不同。 (2)不同物体摩擦时: A.“弱者”失去电子带正电荷。 B.“强者”得到多余电子带等量的负电荷。 5.摩擦起电实质: 是 的转移(由“弱者”转移到“强者”),并非创造了电荷。 1.微观粒子的发现: (1)道尔顿发现原子。 (2)汤姆生发现电子。 (3)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模型。 2.摩擦起电的条件: (1)不同物质摩擦。 (2)所处环境要干燥。 两种电荷 1.带了电(荷): 摩擦过的物体有了 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用 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2)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也带了同种电荷。 (3)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 5.验电器: (1)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原理: 。 6.电荷量: (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2)单位: 。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看它能否吸引轻小物体。 (2)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用同电荷相互相互作用规律检验: ①两个物体相互排斥:一定带同种电荷。 ②两个物体相互吸引: A.两个物体带异种电荷; B.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 静电的防止与利用 1. 静电的防止: (1)避免产生静电。 (2)避免静电积累:产生静电要设法导走,如增加空气湿度,接地等。 2. 静电的利用: (1)根据静电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和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的原理:主要应用有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植绒,静电喷泉等。 (2)利用高压静电产生的电场:应用有静电保鲜、静电灭菌、作物种子处理等。 关于雷电:雷电是自然界发生的大规模静电放电现象,可产生大量的臭氧,并可以使大气中的氮合成为氨,供给植物营养,并且可对大气层进行无菌消毒。 考点二:电路电路图 知识点 重点归纳 常考点 电流 1.电流形成:电荷的 形成电流。 (1)对金属导体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对酸、碱、盐的水溶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