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数学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650782
6.1 数与运算(教案)2025-2026学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日期:2025-10-1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1138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张
运算
,
教案
,
2025-2026
,
学年
,
人教
,
二年级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本单元是期末阶段的总复习,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和本册教科书的内容编排,主要包括“数与运算”、“数量关系”、“图形的位置与测量”和“数据分类”四个主题。通过本单元的复习,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思维能力。 教科书以小丽分主题整理的“知识图”的方式呈现,引导学生对每个主题中的“知识图”进行解读和补充。在“数与运算”主题中沟通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加法和乘法、减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深化对乘法及乘法口诀、除法及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理解,构建知识体系。在“数量关系”主题中进一步理解每份数、份数、总数的含义,知道这三者间的数量关系,会根据三者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选择用乘法或除法解决问题。在“图形的位置与测量”主题中结合实际辨认方向和回顾测量单位。在“数据分类”主题中进一步探究分类与整理,会用不同方式整理不同的分类结果。其中“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这两个主题的内容较多,也是本册学习的重点。 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经历过期末总复习,有一定的整理复习经验。在前面的每个单元中,也有整理和复习,所以对于每个知识点的整理和复习,学生容易接受。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多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还有待发展,而期末的总复习更多是要建构知识关联,将前面每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体系,这些对于学生而言有难度。教学时,要注重知识间的关联,多给学生创造交流和表达的机会,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引导学生感悟知识间的联系。 1.在交流中查漏补缺,促进知识关联。“复习与关联”不是简单的对本册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整理,而是要在此基础上,聚焦知识间的紧密关联。“数与运算”是本学期学习的重点内容,教科书在编写此主题时,突出了加法与乘法、减法与除法以及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悟和理解四则运算是紧密联系的,便于形成知识结构。教学时,要围绕核心概念,多给学生创造交流展示的机会,帮助学生打通知识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梳理,积累学习经验。教科书以小丽整理的“知识图”为线索,引导学生分析和补充,虽没有强制要求学生自主画“知识图”,但学生有通过画“知识图”整理知识点的经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自主画一画,再呈现小丽的“知识图”,在对比分析中找问题、找差异,更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深化理解、积累自主梳理知识的经验。 3.关注计算过程,突出计算思维。在复习计算题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及算理,说说先算什么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而不是机械地模仿,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的内在联系,能描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熟练运用7~9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乘、除法。 应用意识:在实际情境中,能发现有关乘法或除法的数量关系,能运用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模型意识: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建立乘法模型、除法模型。 空间观念: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简单的路线。 数据分析:对物体进行分类,用合适的方式呈现分类的结果。 量感: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 第1课时 数与运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1“数与运算”,完成教科书P94“应用提升”第1题和P96~97“练一练”第2~5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平均分的过程用除法计算,进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感悟加法和乘法、减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 2.回顾表内乘法口诀,梳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说出乘法口诀的规律和记忆口诀的方法,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北师大版(2024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测评试卷(1-3单元)(含答案)(2025-10-18)
【课时小练】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时作业(第6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第14课时)(含答案)(2025-10-18)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学期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素养评估A卷(含答案)(2025-10-18)
2025-2026学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期中测验(1-4)(北师大版)(含答案)(2025-10-18)
【课时小练】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时作业(第6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第15课时)(含答案)(2025-10-18)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