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教案 | 数学学科 我上学啦-我们的操场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高矮、长短、多少、远近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2.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高矮、长短、多少、远近的观念及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实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建立高矮、长短、多少、远近的概念。 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会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教师准备:、教具(两条长短不一的绳子)。 学生准备:搜集生活中一些与比较有关的信息。 教学方法:启发教学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师:大家知道为什么警察能抓到坏人吗? 生:不知道。 师:因为他们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发现。今天我们就学习他们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看谁观察得最仔细! (板书课题:我们的操场) 1.比较高矮。(展示教材比高矮图) 师: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爸爸在操场上玩,淘气先观察了一会小树苗,后面又去单杠那做引体向上。同学们,请看屏幕,说一说淘气和小树苗、爸爸比,谁高谁矮。(学生可能说出不同意见) 师:正确比身高应该怎么比较呢? 师:哦,有人认为可以背靠背比较,也有人认为可以踮起脚尖。看屏幕,现在两个人站在同一起点上了,结果怎么样? 师:(展示对比进行启发)也就是说,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个起点,也就是有一端对齐才便于比较。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比高矮。 〔展示句式:( )和( )比,( )高。〕 学生按照这样的句式汇报,老师评价总结。 2.比较长短。 师:操场上有长长的跑道,也有同学们拔河比赛的绳子,这两个怎么比较长短呢?生讨论回答。 师:(手里拿着两条长短不一的绳子)如果我们要比较这两条绳子的长短呢? 师:谁想来讲台上比一比?比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老师指导操作,找四名学生比较两条绳子的长短,总结比较长短要注意的问题。 由于前面已总结了比较高矮的方法。因此在这一活动中,重点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较多少。(展示教材拔河、老鹰抓小鸡图) 师:同学们数一数拔河时两边的人数,发现了什么? 生:两边的人数一样多。 师:那老鹰抓小鸡的两边人数呢? 生:老鹰少,小鸡多。 师继续讲解比较时用到的一一对应法。 比较远近。(展示教材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再看图找一找,除了我们刚刚比较的高矮、长短、多少,图中还有什么可以比较的吗?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指名回答) 生:还可以比较远近。淘气跳得近,奇思跳得远。 师:这两名同学跳远的起点相同吗?终点呢?(引导学生思考) 生:起点相同,终点不同。 师小结: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多少、远近时,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比较,寻找参照物时,要统一标准。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比较自己身边物体的高矮、长短、多少、远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发现比较高矮、长短、远近时,要先对齐、拉直,在同一起点;比较多少时,要一一对应。知道了高矮、长短、多少、远近是相对的,关键看跟谁比。 1.完成相关同步练习。 2.回家后用脚量一量树影的长。 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对高矮、长短、多少、远近已经有初步认识,但对比较的方法和比较的相对性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因此,本节课特别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操作与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比较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