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52839

第二章 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学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日期:2025-10-02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3次 大小:4801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二章,地球,运动,及其,影响,学案
  • cover
第二章 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 基本信息: 单元名称:第二章《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 科目名称:初中地理 课程类型:新授课 开发教师:_____ 课时:4课时 日期:_____ 对象:七年级 人数(班额):_____ 课程标准: 1.地球仪 ●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 ●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 2.地球自转 ●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地球公转 ●运用模型或软件,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说出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 ●结合实例,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章地理课程从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按照“地球仪—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的顺序,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仪相关知识、地球自转及其产生地理现象、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理课程以认识地球与地球运动关系为主要线索,并将地理实践活动和地理工具的运用贯穿其中,形成将学科知识与学科活动融为一体的课程内容结构。 本章将地球仪相关知识、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作为学习对象,认识地球仪上经纬网的作用、经纬度的判读、地球自转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节主要讲述地球仪相关知识,通过学习经纬线性质,明确为模拟地球运动打下基础。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运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学习地球的自转特征的认识过程,理解地球自转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等联系。 第三节地球的公转,通过模拟地球公转,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公转具有的特征,继而产生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引起热量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现象; 主题学习探究中国二十四节气,则通过探究二十四节气溯源、名称征象、与农事关系,理解我国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是如何指导人类农业生产的。本章一共可以用4个课时完成。 全章思维导图 学情分析: 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对地球的形状有所了解,具体描述一定要准确,对于地球大小的一些具体数据要加强记忆。由于学生年龄小,空间想象能力较弱,教学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投影仪、录像等形式将重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设计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课堂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参与性、开放性的教学课堂。 资源分析: 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 单元目标: 1.了解地球仪上经纬线以及经纬度的划分,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的位置。 2.了解地球自转的特征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公转的特征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3.理解昼夜更替与地球自转的关系;四季更替、五带划分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4.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球仪 【学习目标】 1.运用地球仪,指出地球仪的构成,结合相关资料了解地球仪的作用。 2.运用地球仪及相关材料,明确经线与经度的定义,分析经线及经度的概念、特点和变化规律;知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能够判断出东西半球。 3.说出纬线的定义及其特点,说出纬度的划分及其排列规律,学会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 4.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情境导入】播放台风杜苏芮视频,结合台风杜苏芮的位置图,提出问题:台风中心2023年7月25日8时台风中心的经纬度分别是北纬17.6°、东经124.6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