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53098

2.3《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以广东韶关为例》教学课件(25张)-湘教版高中地理(2019)选择性必修二

日期:2025-11-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326890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教版,必修,选择性,2019,地理,高中
  • cover
(课件网)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以广东韶关为例 学习目标 01 02 03 通过韶关案例,加深对资源型城市与资源枯竭型城市概念、特征的理解,深化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道路的思考、探知。 通过相关图文材料,能够综合分析区域资源开发条件、区域发展存在问题及多方位应对措施。 通过对韶关城市发展资料的分析、对相关问题的探讨,能够指出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应措施,提高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韶关市转型发展之路的学习,树立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观念 课程标准 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04 (4)资源情况:韶关是中国 ,有“中国锌都” 称号,已探明储量较为丰富的矿产有有铀、铅、锌、 铜、钨、钼、稀土等,多种矿产资源禀赋居全省前 列,是一座实打实的“宝藏”城市。 韶关初印象 有色金属之乡 (1)地理位置:韶关位于广东省 部 ,北通中上游地区, 内连 地区,外接 ,自古便是 南方交通要冲,素有广东的北大门之称。 北 珠三角 湘赣 (2)地形地质:地处南岭山脉南部,属湘粤褶皱带(非地震带); 地形以 为主,河谷盆地分布其中, 高, 低。 (3)气候水文: 气候为主,雨量充沛。 河流数量 ,水量 、落差 ,水能 。 亚热带季风 多 大 大 丰富 南 北、东、西 山地丘陵 结合地图册P227,完成预习填空。 韶关古称韶州,其矿产资源丰富,冶铜业生产规模和技术 在宋朝时均在全国首屈一指。清末至民国初期,民族工 业得以振兴发展,韶关地区的工矿企业迎来勃兴。 1957年,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韶关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发提供了70%的铀原料;1958年后,国家将韶关定为“华南重工业基地”,积极筹划建立钢铁、机械、煤炭等八大大型工业,新建了以大宝山矿、韶关钢铁厂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工业企业。 1966年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韶关开始了大规模的“小三线”工业建设,大批军工企业开始陆续在粤北建立。至197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14.97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66.2%。期间韶关研制并生产出了广东省第一台电风扇、第一台电冰箱、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台计算机,成为广东省的“工业重镇”。 一、忆往———峥嵘岁月 韶关飞机制造厂 韶关钢铁厂 资源+工业基础+地理位置+时代背景+政策支持 工业重镇 Q1:结合材料,指出韶关成为“工业重镇”的优势区位因素。 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 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资源型城市 从“工业重镇”到“令人遗憾”的城市, 韶关经历了什么? 一、忆往———峥嵘岁月 材料一:韶关因矿而兴,1966年8月,韶钢炼出第一炉钢水,这炉火红耀眼的钢水标志着韶关钢铁厂正式诞生。此后,钢铁产业成了韶关发展绕不开的话题。 材料二:改革开放后,发展重心转移到珠三角,工矿企业大量外迁,大量工人失业,厂房和土地闲置。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受市场环境等影响“韶钢”连续亏损,面临退市风险。且为了减少生产成本,韶钢在环保方面做得不尽人意。附近村民表示:“韶钢的3号高炉1992年左右建成并投产,采用布袋除尘设施,但布袋除尘根本不好用,大量的黑烟持续不断地从烟筒中排出,让村民房顶院落农田到处都是瓦斯灰,掰开种的菜心里面也是黑糊糊的。”这期间,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步枯竭,先后被确定为中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城市之一。 二、怅寥廓———举步维艰 Q2:结合资料,归纳改革开放后韶关面临的困境。(产业结构、社会、资源环境等角度) 社会:失业人员增加,社会矛盾突出 环境:资源趋于枯竭,生态环境恶化 产业:产业结构单一, 难以及时开发可替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