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56107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课件 学案) -2025--2026学年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3(统编版2019)

日期:2025-11-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721912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统编,必修,选择性,历史,高中,学年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导学案) ———丝路贸易与文明碰撞 【课程标准】 1.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 2.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核心素养】 1.时空观念:根据地图,梳理欧亚大陆各条重要商路的路线和基本状况; 2.史料实证:通过阅读史料,分析汉朝陆上“丝绸之路”兴起及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原因; 3.唯物史观:列举古代商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现,写出“我眼中的丝绸之路”; 4.家国情怀:了解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的新发展,结合一带一路感悟21世纪的新丝路精神,理解开拓创新、包容互鉴的丝路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古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表现。 教学难点:理解商贸活动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 【时空坐标】 【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丝路冒险之旅 (注意:在地图上绘制四条重要的“丝绸之路”的路线、地点。结合表格讲解四条重要的“丝绸之路”发展概况,并概括其特点、衰落时间) 自主学习:依据教材51-52页和51页地图,完成下表内容。 商路 起点 途径地 终点 货物 衰落时间 西北丝绸之路 草原丝绸之路 西南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二.情境学习:四路商贾争鸣会 每小组选派一位商路代表,参加“商贾争鸣会”,请小组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商讨好各自的路线、语言、和特色商品。(教室布置为唐代长安城西市胡肆酒馆,请四位学生代表分别扮演四条商路的行会首领,手持特色商品与路线图) 材料一:陆上丝路(粟特商人装束) 粟特人主要生活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粟特地区”(今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一带),核心城市包括撒马尔罕(康国)、布哈拉(安国)等,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粟特人自古以经商闻名,善于利用地理优势建立贸易网络,精于长途贸易的风险管理。经营丝绸、香料、珠宝、马匹(中亚的汗血宝马)等,同时将中国的瓷器、纸张运往西方。以长安、洛阳为据点,经河西走廊(凉州、敦煌)通往西域,甚至远达波斯、拜占庭帝国。 材料二:草原丝路(突厥贵族装扮) 突厥人原为游牧民族,控制蒙古高原至中亚的广阔草原地带。其经济以畜牧为主,盛产马匹、皮毛、乳制品,但缺乏纺织品、金属器具等手工业品,这驱动了与农耕文明的贸易需求。通过军事扩张掌控了北方草原商路,成为连接中原、西域与北方草原部落的贸易中介。输出突厥马、皮毛、玉石,输入丝绸、茶叶、铁器。通过漠北草原连接西域、辽东及中亚,和拜占庭帝国有商贸往来。 材料三:西南丝路(南召马锅头装扮) 南诏商人依托西南丝绸之路(蜀身毒道)构建了多元贸易网络, 路线从大理出发,经成都、长安至中原。商品主要是南诏输出马匹、茶叶(普洱茶)、药材,输入丝绸(蜀锦)、铁器等,佛教经典与艺术经商队传播至中国、东南亚等地,形成“滇密”佛教文化圈。 材料四:海上丝路(波斯船主装扮) 唐代的波斯商人以商业为舟载文明而渡,在欧亚大陆镌刻下东西方交流的深刻印记,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扮演者重要角色。从波斯湾经印度洋至广州、泉州、明州等港口,唐代文献称他们为“波斯舶主”或“蕃客”。输入中国商品有宝石、香料(龙涎香)、玻璃器、珍珠等,输出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纸张、铁器等,将中国货物转销至西亚、欧洲,同时引入西方商品,成为欧亚贸易链的关键纽带。 感悟:从以上材料中你能找到哪些关于文明交流的信息? 三.合作探究:穿越时空的对话 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的内涵归结起来,主要是“五通三同”,“五通”就是政策沟通、设备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意相通。“三同”就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