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第一节 测量:温度 课 题 第十三章 第一节 测量:温度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知道摄氏度和开尔文单位,建立对温度的基本物理观念;2.了解液体温度计原理,会规范测量温度,经历 “选择合适量程 — 正确放置温度计 — 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的测量过程(如测量室温、水温),在操作中学习规范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通过分析 “读数时视线未与液柱相平”“量程选择不当” 等错误操作的后果,提升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意识。3.列举生活和自然环境中的常见温度值,能将这些温度值与具体场景对应,在关联过程中感受温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学方式 讨论式、讲授式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ppt3】组织学生进行触摸实验,提问 “两只手指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ppt4】讲解温度的定义,结合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举例(如热水和冰块)【ppt5】展示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和沸水的图片,讲解摄氏温标的规定,演示 100 等分刻度【ppt6】介绍开尔文温标的单位、与摄氏温度的换算(T=273.15+t),说明绝对零度不可达【ppt7-8】展示常见温度值(如 37℃、-53℃),示范读法,提问 “-53℃还可以怎么读?”【ppt9-11】指导学生进行自制温度计实验,提问 “水柱位置变化说明什么?”“原理是什么?”【ppt12】展示自制温度计到实际温度计的改进过程(如玻璃泡缩小、内径变细、加刻度),讲解改进的意义【ppt13】播放制作视频【ppt14-15】展示不同类型温度计的实物或图片,拆解构造(玻璃泡、液体、刻度等),说明液体差异(煤油、酒精、水银)【ppt16】讲解 “会认”(量程、分度值)、“会选”(根据估测温度选量程)、“会拿”(握上部,不碰玻璃泡),展示错误拿法【ppt17】演示温度计的正确放置(玻璃泡全浸入液体,不碰容器底或壁),展示错误放置图(如触底、未全浸入)【ppt18】演示读数方法(待示数稳定、玻璃泡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相平),展示俯视、仰视的错误读数【ppt19】讲解记录要求(写单位、区分零上零下),举例 “18℃”“-4℃” 的写法和读法,强调 “不可记做摄氏 18 度”【ppt21】展示体温计实物,指出特殊构造(缩口),讲解量程和分度值的特点【ppt22】演示体温计的使用(测温后离开人体读数、甩动使水银回玻璃泡),提问 “为什么要用前甩一甩?”【ppt23】呈现题目,引导学生回忆常见温度值,提问 “选项 B、C、D 的温度分别是多少?”【ppt24】呈现题目,让学生分析每个说法的正误,提问 “为什么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ppt25】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核心知识,梳理 “温度 - 温标 - 温度计 - 使用” 的逻辑链【ppt26】展示多种温度计图片,简介其应用场景(如测温枪用于快速测温)【ppt27】说明作业要求,提示结合本节课知识完成 动手实验,感受不同水温的冷热差异,思考并回答问题倾听讲解,结合实例理解 “冷热程度” 与温度的关联观察图片,理解 0℃和 100℃的物理意义,思考刻度划分的合理性记录换算关系,了解开尔文温标的特点,思考 “绝对零度不可达” 的含义跟读温度值,练习读法,回答问题(负 53 摄氏度或零下 53 摄氏度)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热水和冷水中水柱的升降,讨论并总结原理(液体热胀冷缩)观察对比,思考 “为什么要做这些改进?”(如更灵敏、易读数)观看自制,辅助学生自制观察构造,区分不同温度计的液体类型,记录关键部件观察量程和分度值(如 - 20℃~100℃,分度值 1℃),练习正确拿法,辨析错误观察演示,对比错误放置,练习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