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习作练习题 一、把右边的资料填到左边的表格里。(写序号) 过节时间 节日 习俗 诗句 故事 农历正月初一 农历正月十五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 农历五月初五 农历七月初七 农历八月十五 农历九月初九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 A.除夕 B.中秋节 C.端午节 D.元宵节 E.重阳节 F.七夕节 G.春节 H.清明节 I.扫墓,踏青,放风筝 J.穿针乞巧,拜织女 K.赏月,吃月饼,赏桂花 L.登高,赏菊 M.拜年,祭祖,放鞭炮 N.吃年夜饭,贴春联 O.吃粽子,赛龙舟 P.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 Q.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R.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S.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T.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U.《嫦娥奔月》 V.《牛郎织女》 W.《屈原投江》 X.《介子推的故事》 二、按要求给下列词语分类。 滋滋 洁白 细长 嗡嗡 方形 清香 圆圆 金黄 香甜 乌黑 嗖嗖 鲜美 表示味道的: 表示颜色的: 表示声音的: 表示样子的: 三、把搭配合适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表演 好奇 月饼 激动 浓浓的 节日 充满 节目 笑声 盛开 不停地 干净 收获 活动 菊花 不断 美好的 年味 举行 快乐 神情 香甜 打扫得 鼓掌 四、先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 情不( )( ) 迫( )及( ) ( )( )翼翼 人山( )( ) 聚( )会( ) 五( )缤( ) 1.弟弟把烟花放到地上,( )地用香点燃了引线,然后跑到一边。 2.姐姐手执彩线( )地把线穿过针孔。 3.月饼刚出炉,我便( )地拿起一个咬了一口。 4.龙舟比赛还没开始,湖边已经彩旗飘扬,( ),锣鼓喧天。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刚出锅的汤圆烫嘴。我还是往嘴里送了一个。(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2.五颜六色的烟花把夜空装点得格外美丽。(改为“被”字句) 3.中秋节夜晚的月亮像个白玉盘。(照样子补充句子) 被五彩绳捆着的粽子像 。 4.脸上洋溢着笑容。(把句子写具体) 六、给下列句子排序,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 )从此,每年五月初五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屈原。 ( )到了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楚国的京城。 (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他给楚怀王出了一个富国强兵的好主意。 ( )渔夫们听说屈原跳江了,赶忙划着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屈原的身体,还往江里投饭团、鸡蛋等食物,好让鱼蛟(jiāo)虾蟹吃饱了,不去咬屈原的身体。 ( )屈原听到这个消息,心如刀割,在农历五月初五那天,抱着石头跳下了汨(mì)罗江。 ( )楚怀王听信子兰等人的坏话,不但不采纳,还把屈原赶出都城,流放到流放到沅、湘流域。 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文段中的括号里。 喊 拿 点燃 蹦跳 挥舞 我一手( )着一根“仙女棒”。爸爸用打火机( )了引信。仙女棒立刻喷出了耀眼的火花,还发出“滋滋”声。我开心极了,( )着仙女棒在院子里( ),大声( )着:“天女散花了!……” 八、用修改符号()改正文段里的3处错误。 我看到一盏花灯上写着谜语:“草上飞”(打一字),便停下脚步,手拖着下巴冥思苦想思考起来。想了一会儿,恍然大悟:“草”字上面是“艹”,上面的“艹”飞走了,就剩下下面的“早”了。我兴冲冲地跑到领奖台对工作人员说出谜底———早。工作人员立刻给了我一包汤圆。 九、读文段,写出准备工作和包粽子的过程。 端午节一大早,妈妈就起床了。她把糯米淘洗干净,放到凉水盆里浸泡着;把粽叶洗干净,放到锅里煮熟,捞出来放到凉水盆里泡着;把大枣洗干净。这些准备工作做完了,妈妈就开始包粽子。她先拿几片粽叶卷成圆锥体,然后往里面放些糯米,再放进几颗大枣,接着折下粽叶封好口儿,最后用线捆一捆,一个粽子就包好了。一只只粽子绿莹莹的,棱角分明却又很圆润,十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