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61854

【议题式教学】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件)- 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10-02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38222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哲学与文化,必修,统编,政治,高中
  • cover
(课件网)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必修四 ———中国航天与传统文化 导入新课 航天员的传统文化情结 导入新课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徽章设计融入敦煌飞天纹样 ———以航天蓝和中国红为主色,主体图形是中国空间站,蓝色背景上闪耀着18颗星星。背景里还有对应任务序号“18”。曹傲冬巧妙地借鉴了敦煌壁画上飞天仙女的飘带造型,绘出灵动飘逸的线条,为图形增添了柔和的中式美。 思考:这些航天细节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传统文化如何助力现代科技发展? 01 议题一 从航天实践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内容和特点 02 议题二 从中国航天的传统文化情节中认识中华优秀传文化 从我国航天器的命名中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总议题 议题 议题一:从航天实践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内容和特点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内容及特点 01 议学情境一 2000多年前,屈原用《天问》叩问苍穹,向宇宙求问真理之道:“遂古之初,谁传道之?”“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在千百年的斗转星移中,中华民族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从未间断。中国高铁不断刷新现有技术,用创新精神征服高寒环境;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上下求索。 飞天与航天相遇,看似机缘巧合,实则是文化传承在牵引。前不久,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太空出差之旅”的第三次出舱活动。舱外航天服的左臂印有五星红旗,右臂则是“飞天”二字,源自敦煌壁画的一对飞天形象栩栩如生。网友留言,“有种相隔千年的时空连在一起的感觉”“中国人的飞天梦早已不是梦”。 长江流域(屈原《天问》)与黄河流域(敦煌飞天)共同孕育“问天”精神 议学情境一 内蒙古牧民“三易旗府”支援东风航天城建设,各族共筑航天梦。 为助力国家航天事业,额济纳当地干部群众与牧民多次举家搬迁。1958 年 3 月起,因建设导弹试验靶场的需要,在不到两年时间里,额济纳旗政府历经三次搬迁,4000 多名牧民、10 万多只牲畜搬离宝日乌拉。将 6 万多平方公里的优质牧场奉献给国防事业。在这片让出来的牧场上,东风航天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崛起。 各族共筑航天梦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飞船发射塔架 议学情境一 2025年7月18日,“红厅论坛·中墨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举行。论坛期间,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发布了《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坚守文化主体性———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精神基石》智库报告。 报告指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具有积极意义,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彼此。“随着交流互鉴的不断深入,不同文明之间的‘陌生感’会逐渐减少,这也将更加有利于本国自身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墨西哥经济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雷纳托·巴尔德拉马表示,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建立在军事扩张和工业化基础之上,而中国提供了另一种方案,例如文化共生、多元文明对话与相互理解。“我们希望未来中国与拉美,特别是与墨西哥能够进一步加强多种类型的交流合作,为百姓增进福祉,更好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包容性吸收世界科技精华 议学问题 结合上述议学情境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什么特点? 议学提示 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 文明多元性奠定航天文化基因) 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民族共同体熔铸精神标识) 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包容性吸收世界科技精华) 长江流域(屈原《天问》)与黄河流域(敦煌飞天)共同孕育“问天”精神 | 文明多元性奠定航天文化基因 内蒙古牧民“三易旗府”支援东风航天城建设,各族共筑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