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62777

第1章 第1节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物理鲁科版(2019)必修 第三册

日期:2025-10-03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7次 大小:106015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练习,第三,必修,2019,科版,物理
    第1节 静电的产生及其微观解释 (强基课逐点理清物理观念) 课标要求 层级达标 1.通过实验,了解静电现象。2.能用原子结构模型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 学考层级 1.通过验电器等实验器材,认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能理解静电现象的本质,能从微观角度解释静电现象。 选考层级 能对静电现象的综合问题进行分析,对生活中静电现象进行解释。 逐点清(一) 静电的产生 [多维度理解]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称为电荷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_____,简称____,符号为____。 2.三种起电方式 (1)摩擦起电:通过_____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如图甲所示。 (2)接触起电:通过与带电体_____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如图乙所示。 (3)感应起电:通过_____使金属导体带电,如图丙所示。 3.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和估测物体带电多少的仪器,如图丁所示。 4.静电感应:受附近带电体影响而使导体上的电荷_____的现象。 [微点拨] 三种起电方式的对比 方式 摩擦起电 感应起电 接触起电 产生条件 两个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摩擦时 导体靠近带电体时 导体与带电导体接触时 现象 两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且电性与原带电体“近异远同” 导体带上与带电导体电性相同的电荷 原因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而发生电子得失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带正(负)电物体吸引(排斥)而靠近(远离)带电体 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质 均为电荷在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的转移 [全方位练明]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丝绸与任何物体摩擦后都带负电。(  ) (2)两个正电荷相互排斥,两个负电荷相互吸引。(  ) (3)在静电感应过程中,金属导体内部的正电荷与负电荷移动方向相反。(  ) 2.小红在科技馆用手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一根根飘起来,出现“怒发冲冠”的有趣现象,如图所示。头发丝飘起的原因是(  ) A.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D.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3.在感应起电中,带负电的物体靠近带绝缘底座的导体时,如图所示,M处将(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以上均有可能 逐点清(二) 产生静电的微观解释 [多维度理解] 1.原子结构 如图所示为原子模型示意图 原子 2.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移的过程中,_____不变。 3.电子的电荷量 一个电子的电荷量与一个质子的电荷量数值相同,约为_____。 4.物体带电的实质 (1)摩擦起电是电子从某一物体_____到另一物体上。 (2)感应起电是在带电体所带电荷的作用下,_____从导体的一部分转移到了另一部分。 1.起电过程的实质 不论哪一种起电过程都没有创造电荷,也没有消灭电荷。本质都是电荷发生了转移,也就是物体所带电荷的重新分布。 2.守恒的广泛性 (1)电荷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一样,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规律,任何电现象都不违背电荷守恒定律。 (2)电荷守恒定律另一表述是: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典例]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QA=6.4×10-9 C,QB=-3.2×10-9 C,让两带电金属球接触。在接触后,A、B球带电荷量各是多少?此过程中电荷发生了怎样的转移,转移了多少? 尝试解答: 完全相同的导体接触时电荷量的分配情况: (1)若为带电导体和不带电导体接触,则电荷量平分。 (2)若两个带电导体带同种电荷,则总电荷量平分。 (3)若两个带电导体带异种电荷,则先中和,剩下的电荷量再平分。   [全方位练明] 1.M和N都是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正电荷1.6×10-10 C,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