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29张PPT。选修五 第一章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zxxk当地时间2014年5月2日,阿富汗东北部巴达赫尚省发生山体滑坡,巴达赫尚省官员证实至少有350人死亡,2500人失踪 目标定位 了解:1.灾情的历史发展变化。 2.人类活动对受灾体易损程度的影响。 掌握:1.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 2.人类活动对灾情的作用及其原因。 应用:分析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1.读教材P18图1.28“某河流修建水库前后径流量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修建水库后径流量有何变化?说明水库具有哪些作用? (2)还有哪些人类活动也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这些活动对环境的稳定程度有何影响? [自主学习--图表探究] (1)径流量的变化幅度减小,枯水期流量增大,丰水期流量减小。说明水库具有削峰补枯、调节径流的作用,使径流量更加平稳,减少了汛期发生洪水灾害、枯水期发生旱灾的频率和强度。 (2)植树造林、退耕还湖等。增加了环境的稳定程度。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生态建设 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增加环境的稳定性 生态破坏 使环境更不稳定 多种自然灾害频发 例:修建水库径流量稳定减轻旱涝灾害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滑坡、泥石流zxxk1.(2011·新课标全国卷)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下图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答案: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丘陵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东、西两坡在暴雨时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是_____坡,原因是什么? (2)该城镇在地下水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是_____,若继续发展下去,将造成怎样的后果? (3)随着城市化发展,图中西侧的森林被砍伐,这将会引起地下水、河水怎样的变化? [典例剖析] 东坡坡度较大,又缺乏植被保护。 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地面沉降,并引起建筑物坍塌,有可能诱发地震或塌方。 地下水补给减少,水位下降; 河水含沙量增加,流量季节变化加大,洪水水位抬高。案①例: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 2003年9月26日凌晨, 日本北海道遭遇里氏8级强震,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但只有1人死亡,400多人受伤。导致这次地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日本政府对地震的高度重视。一旦发生大地震,有关部门可在30分钟内自动算出受灾规模,以便政府迅速展开救援。 二是日本国民有较强的防震意识。一般的住户都很清楚所住居民楼的防灾紧急通道;在居家布置时,易倒易碎的物品通常不会搁置在无遮挡的地方;在家里没人的时候,日本人的习惯是关闭煤气总阀。另外, 日本每年都要举行百万人参加的抗震大演习。 除此之外, 日本的建筑物、道路等公共设施的防震加固措施效果良好。 结论1: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2.读教材P20图1.29“深圳某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洪水的影响”,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2)该变化对该流域的地表洪水流量和地下水有何影响? (3)如何减轻城市洪水灾害? 答案:(1)耕地、林地、果园、灌草地、水体、湿地的面积减少;城镇用地增加。 (2)导致洪水流量加大,地下水减少。 (3)加强城市绿化;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加强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等。 [图表探究] 结论2:在相同强度的自然灾害下,不同类型的社会经济活 动(土地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