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6302

1.3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学案

日期:2025-05-0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7次 大小:6532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影响,学案
    1.3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二)学案 【学习目标】 1.综合地图分析,理解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2.确立人与自然共存、用人类知识和智慧降低灾情的可持续发展观。 3. 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自主预习】 三、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 1.“缩小”灾害:社会经济基础 、政治 的地区,一般有足够的 和 来建设防灾系统。 “放大”灾害:社会经济基础 、时局 、人心失稳的地区。 2.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的最敏感区域,是在 的高风险区。 活动探究: 为什么说人类合理利用土地对灾情有“缩小”作用? 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 减灾能力 减灾能力弱→抗灾能力不高→ 灾情 人员伤亡→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财产密度低→ →人口、财产高度集中资产密度大 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农业社会→ 活动探究: 分析在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影响到人类的灾害种类分别有哪些 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区别 【课堂检测】 1.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能够“缩小”灾情,主要是因为(  ) ①有能力建设防灾系统 ②灾害发生时能迅速救援 ③能够把自然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④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援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同一强度的自然灾害,经济发达地区(  ) A.绝对损失大,相对损失小 B.绝对损失小,相对损失大 C.绝对损失大,相对损失大 D.绝对损失小,相对损失小 3.在农业社会影响人类活动的自然灾害主要有(  ) A.寒潮和旱灾 B.风暴潮和海水入侵 C.地震和海冰 D.赤潮和海平面上升 4.读下表,表中灾害发生造成的死亡人数的变化说明(  ) 发生时间 灾害地点及灾情摘要 1920年 中国华北大旱,灾民2000万,死亡达50万人 1937年 印度加尔各答飓风,死亡30万人 2008年5月12日 中国四川省汶川大地震死亡人数逾6万人 A.人类的抗灾能力越来越强 B.自然灾害的强度越来越小 C.人类已能控制灾害的发生、发展 D.人口的密度越来越小 5.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加快引发的环境问题有: ①加剧了风暴潮灾害 ②加大了洪涝威胁 ③沿海湿地损失和动物的迁徒 ④引发海水入侵 ⑤引发土壤盐碱化 ⑥海岸侵蚀加剧 A.①②③④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 ①④⑥ 6.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是 A.致灾因子强度 B.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 C. 孕灾环境大小 D.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7.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自2010年12月22日开始的持续降温 出卷网降雪给新疆部分地区造成雪灾,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新疆各级党委、人民政府已积极采取措施,紧急转移安置灾民1500余人,迅速调运饲草料500多吨,调动各方力量全力抗灾救灾。据统计,截至目前,各地已投入救灾资金860万元,运送燃煤100多吨、面粉和大米70吨,发放棉被、棉衣等御寒衣物600余件,灾民的衣、食、住、医基本得到保障,此次强冷空气到来之前,自治区各级党委、人民政府已应要求关注天气变化,积极做好了救灾物资的储备。灾情发生后,自治区民政厅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当地民政部门也迅速赶赴一线,指导救灾工作,转移安置受灾群众。 材料中哪些行为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灾情”的“缩小”? 材料中所述的各项活动将会使受灾体的易损程度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班级 _____ 姓名_____ 解析:选A。相同破坏程度的自然灾害,在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因有防灾系统,灾前预防、灾时迅速救援等可使灾情“缩小”。 解析:选A。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受灾体的易损程度就越大,当自然灾害发生时绝对损失大,又因其经济雄厚,防抗灾能力强,故其相对损失小。 解析:选A。农业社会时期,主要的受灾体为农作物或农畜产品,所以对其影响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