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64140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统编版)

日期:2025-10-1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22492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历史,下册,九年级,学年,2025--2026
  • cover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黑色脚步”为结构线索,串联意、德、日三国的动因与扩张路径,突出战争从地区走向世界的历史过程。教学坚持唯物史观立场,强调国家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与选择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法西斯道路的历史后果。通过地图演示、史料解读、漫画对白、情境对话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图文信息中落实史料实证,在归纳比较中发展历史解释能力,在战争反思中深化家国情怀。教学流程采用“情境导入—史料分析—合作探究—对话历史—升华感悟”的结构,通过“任务链+线索法”组织课堂,引导学生从“他们为什么出发”“谁在默许纵容”“他们为何结盟”这些问题中构建理解,提升史学思维,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目标。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是部编版义务教育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14课,是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重要课时,也是连接世界大战局部策源地与全面战争形成之间的关键环节。本课通过对意大利、德国和日本三国在一战后到二战前的国内局势与对外政策的讲述,揭示了法西斯国家在经济危机背景下选择侵略扩张道路的历史逻辑。本课内容围绕三个核心层面展开:一是分析三国走向法西斯化及其社会、政治背景,二是讲解各国侵略扩张的路线、方式及其侵略扩张方式,三是说明三国结成“轴心国”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关系。教材中对“法西斯”概念的要求也较为明确:学生层面应掌握其“暴行、侵略、战争”的本质含义,教师应具备对该概念更深入的理解,以引导学生辨析其在不同国家的具体表现。本课不仅承接了第三单元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的铺垫,还为后续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奠定了直接的知识基础与情感态度。它既是一次历史认知的深化,也是一节价值观教育与历史解释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综合性课时。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在时空线索、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与情感认同等维度上综合提升,为后续形成完整的二战史观和世界历史意识奠定重要基础。学生情况分析本课面向的对象为九年级学生,已完成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格局的初步学习,具备一定的历史时空观念和对基本国际关系的感性认知。在学习了第13课中经济大危机的部分后,学生对战后德、意、日三国在经济与政治上的危机背景已有一定了解,也对“战争可能因危机而起”这一因果逻辑有所感知。但从整体认知水平来看,学生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对法西斯概念理解模糊。多数学生对“法西斯”缺乏清晰的认知,容易将其简单理解为“战争”或“军国主义”,不易区分其在德、意、日三国中的具体表现差异。对三国侵略扩张的过程记忆零散。学生常常将侵略事件孤立记忆,缺乏整体时空结构与因果逻辑梳理,不易理解三国行动之间的互动与联盟发展。对战争带来的人类灾难体验较弱。虽然知晓战争爆发,但对其背后的平民遭遇和国际反响缺乏情感共鸣,难以在理性分析之外形成情感态度上的深化。表达能力和多维史料解读能力仍需引导。面对图像、地图和史料的综合解读和比较分析仍有困难,部分学生不善于从中提炼历史信息与核心观点。因此,本课设计注重通过“黑色脚步”这一形象线索,建立清晰的时空逻辑;通过分阶段问题引导、小组合作、史料分析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思辨力与表达力;通过多媒体史料和角色语音活动,增强学生的历史共情力与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 1.了解一战后意大利、德国、日本在经济危机冲击下分别走向法西斯化的历史背景,掌握三国对外侵略扩张的主要路径与典型事件,初步认识法西斯主义的实质及其代表暴行、侵略和战争的本质特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2.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