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2025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1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计42分) 1. 化学在科技、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油脂在人体内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B. 用于打印的高聚物光敏树脂是混合物 C. 硫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说明分子极性: D. 煤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石油的裂化裂解都涉及化学变化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子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型 B. 和的晶体类型相同 C. 铝原子的2s与3s轨道皆为球形分布 D. 钠元素的大于镁元素的 3. 下列图示或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 甲醛的电子式为 B. 的晶胞: C. 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D. 乙烯分子中π键的电子云图形: 4. 下列有关制取溴苯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装置左侧的长导管只起到导气的作用 B. 反应后圆底烧瓶得到褐色混合物,是因为溴有颜色 C. 甲装置的优点是可证明该反应是取代反应 D. 该反应的反应试剂为苯、溴水及铁粉 5. 组成核酸的基本单元是核苷酸,下图是核酸的某一结构片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核酸分子中碱基通过氢键实现互补配对 B. 核苷酸一定条件下,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 C. 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结构中的碱基相同,戊糖不同 D. 碱基与戊糖缩合形成核苷,核苷与磷酸缩合形成核苷酸,核苷酸缩合聚合得到核酸 6. 室温下,根据下列实验过程及现象,能验证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过程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甲苯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颜色褪去 甲基使苯环上的氢变得更活泼 B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冷却后加入新制悬浊液,加热,无砖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未水解 C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溶液和溶液,均有固体析出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D 某卤代烃与水溶液共热后,冷却,滴加足量的稀硝酸酸化,再滴加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 该卤代烃的分子结构中存在碳溴键 A. A B. B C. C D. D 7. 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共,含原子数为 B. 标准状况下,中含有键的数目为 C. 环戊烷中含有键的数目为 D. 常温常压下,甲基所含的电子总数为 8. “机械键”是两个或多个分子在空间上穿插互锁一种结合形式。我国科研人员合成了由两个全苯基环分子组成的具有“机械键”的索烃,结构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索烃属于芳香烃 B. 该索烃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用质谱仪测定 C. 该索烃的两个大环之间存在范德华力 D. 破坏该索烃中的“机械键”不需要断裂共价键 9. 某化合物可用作锂电池材料,其结构如图所示。其中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处于不同周期,基态原子核外有5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 B. 第一电离能: C. 该分子中与的杂化方式相同 D.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 10. 下列是葡萄糖和果糖的结构简式,下列有于说法正确的是 A. 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系物,实验式为,常温下难溶于水 B. 蛋白质、DNA、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 淀粉和纤维素都有甜味,互为同分异构体 D. 葡萄糖可分解生成乳酸() 11. 维生素C又称L-抗坏血酸,是常用抗氧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维生素C可发生缩聚反应 B. 脱氢抗坏血酸分子中不存在手性碳原子 C. 维生素C和脱氢抗坏血酸都能与溴水反应 D. 维生素C和脱氢抗坏血酸含有的官能团种类相同 12. 羟甲香豆素(丙)是一种药物,部分合成路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与加成最多消耗 B. 乙生成丙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反应条件是浓硫酸、加热 C. 甲、乙、丙均可以和甲醛发生缩聚反应 D. 甲和丙分别与足量溴水反应时,消耗物质的量相等 1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