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6517

3.3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同步练习 (含答案解析) (3)

日期:2025-05-2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12774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保护,同步,练习
  • cover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涉及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淮流域的广大地区。据此完成1~3题。 1. 能改变水资源空间分布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是(  ) A.改造不稳定径流    B.排干湖泊和沼泽 C.大量抽取地下水 D.跨流域调水 解析:排干湖泊和沼泽,大量抽取地下水,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改造不稳定径流是改变水资源时间分布的措施。 答案:D 2.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 B.减轻沙尘暴对北京的威胁 C.根本上解决黄河的断流现象 D.减轻淮河的水污染状况 解析:南水北调工程可以解决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但不能减轻沙尘暴对北京的威胁、淮河水污染状况,更不能从根本解决黄河的断流现象。 答案:A 3.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配套实施的首要工程是(  ) A.航运设施工程 B.灌溉工程 C.节水工程 D.治污工程 解析:东线方案中,由于京杭运河的污染严重,为了保证调水的质量,调水必先治污。 答案:D 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完成4~5题。 4.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答案:D  5.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  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答案:C 6.读图文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 粮食生产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南方多个省区(上海、浙江、福建等)到东北主产区建立粮食储备基地,为多省的粮源保供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7年东北三省与南方三省农业资料比较表 地区 耕地面积(总资源)千公顷/万人 耕地面积占全国比重/% 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万台数 东 北三 省 辽宁 0.95 3.36 6.76 吉林 2.03 4.50 16.53 黑龙江 3.10 9.70 38.18 南 方三 省 上海 0.14 0.21 0.46 浙江 0.38 1.58 0.60 福建 0.40 1.10 0.15 材料二 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 (1)据表归纳出东北地区比南方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优势。 (2)分析东北地区该发展模式的经济、生态意义。 答案:(1)人均耕地多;耕地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 (2)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得到就地转化;西部畜牧业良性发展;中、西部形成密切联系的产业链,推动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异地育肥”,减缓对草场的压力。 1. 下列不属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A.潜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引起地面下沉,建筑物塌陷 C.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造成土壤盐渍化 D.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质变坏 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动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下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表1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完成2~3题。 解析: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下层盐分向表层集聚形成的。 答案:C 2.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 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 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B 3.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 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C. 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 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答案:D 高大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