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六单元 23 ︽孟子︾三章 1.通过情境教学,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习逻辑思维严密、论证铺排有力的方法。(语言运用) 2.分析《〈孟子〉三章》的核心思想,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把握文章的观点与论证思路。(思维能力) 3.领略孟子的思想内涵,感受儒家思想的智慧与魅力,培养学生对正义、道德的追求。(审美创造) 素养目标 4.探讨孟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培养文化传承意识。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文化自信) 情境导入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起初,吴王夫差战胜越国后,志得意满,沉迷于胜利的安乐之中,不听伍子胥的劝谏,肆意享乐、穷兵黩武。而越王勾践战败后卧薪尝胆,于忧患中复国称霸。最终,吴王夫差被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复仇,吴国覆灭。 早在千百年前,孟子就洞察到了这一规律,凝练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至理名言。今天就让我们深入探寻这句警世恒言背后的深刻内涵。 新知探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新知探究 任务一:文言内容探秘 课文朗读 (1)听课文朗读,注意把握字音和朗读节奏。 新知探究 课文翻译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试着翻译课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兴起,指被任用 选拔、任用 狱官 集市 新知探究 舜从田野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赎出而用为大夫。 【译文】 新知探究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使他身处贫困之中 违背 扰乱 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 增加 新知探究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译文】 新知探究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常常犯错误 思虑堵塞 征验、表现 显露、流露 指在国内 守法度的大臣 辅佐君王的贤士 指在国外 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了解、明白 奋起,有所作为 新知探究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流露在言谈中,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侵扰,这个国家往往就容易灭亡。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译文】 新知探究 文言知识 (3)尝试归纳总结。 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 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困于心,衡于虑(同“横”,梗塞、不顺) 新知探究 古今异义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古义:兴起,指被任用。 今义:送出,产生。) 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捣土用的杵。 今义:建筑,修建。) 举于士 (古义:狱官。 今义:士兵。) 新知探究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古义:代词,这。 今义:动词,表判断。) 所以动心忍性 (古义:用某种途径来。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曾益其所不能 (古义:不具备的才能。 今义:不可以。) 入则无法家拂士 (古义:内,文中指在国内。 今义:进来或进去。) 新知探究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古义:在外,对外,文中指在国外。 今义:从里面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