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认识环境管理 课时训练 环境管理是指通过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手段,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一定的环境目标和规划而开展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据此完成第1~3题。 1.个人和企业作用于环境的一切经济、社会行为都要得到合理的约束。因此,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 )。 ①个人 ②企业 ③政府 ④地区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是( )。 A.国家和政府 B.个人和企业 C.地区和行业 D.部门和单位 3.环境管理的手段有( )。 ①法律手段 ②行政手段 ③经济手段 ④技术手段 ⑤宣传教育手段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第1题,环境管理的对象是指被管理者,所以个人、企业应属于环境管理的对象。政府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环境管理的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因为政府直接投资兴办诸如供水、供电、铁路等公用事业,同时又掌握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第2题,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应该是国家和政府,因为国家和政府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颁布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计划。第3题,能够达到管理环境目的的一切方法和途径都应该属于管理手段,题中所列举的五种手段都属于环境管理。 答案:1.C 2.A 3.D 2011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主题旨在唤起社会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公众参与,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为可持续发展之路作出贡献。据此完成第4~5题。 4.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的制定,属于环境管理中的( )。 A.行政手段 B.法律手段 C.经济手段 D.宣传教育手段 5.201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不能够反映的是 ( )。 A.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原则 B.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C.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D.可持续发展中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第4题,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环境保护部门确定,因而为行政手段。第5题,该主题主要体现地球上各种物种公平、共同生存、发展,体现不出阶段性。 答案:4.A 5.A 201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是“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 ”旨在推动人们思考如何让绿色经济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此带来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良性转变,从而满足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需要。据此完成第6~7题。 6.世界环境日当天都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此举在环境管理中所体现的管理手段是( )。 A.法律手段 B.行政手段 C.技术手段 D.宣传教育手段 7.实行环境管理的最终目的是( )。 A.保护环境免遭破坏 B.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C.实现可持续发展 D.增强人类的环保意识 解析:第6题,庆祝活动其实是一种宣传教育手段。第7题,环境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环境管理达到既发展经济满足人类基本需求,又要不超过环境的极限,即我们所说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地说包括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免受破坏、增强人类的环保意识,是实现这一最终目的的途径和措施,因此A、D两项错误,B项明显不是实行环境管理的最终目的,而是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答案:6.D 7.C 8.阅读材料和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苏州河部分流域示意图 材料一:苏州河横贯上海中部,其附近分布着机械、锻造、纺织、造纸、印染、蓄电池、电镀、搪瓷等百余家大小工厂,码头连绵不断,舟楫林立,这里早已成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带。然而随着上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苏州河河床变浅了,河道变狭窄了,河水的黑臭现象日益严重,鱼类活动绝迹。多年来,上海市人民政府把治理苏州河作为建设一流城市的重要实事和标志性工程,决心将它改造成清新而充满诗情画意的观光河。 材料二:东方网2011年3月24日消息,据《新闻晚报》报道,记者从上海水利管理处获悉,经过10年努力,本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