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七年级下册第三课《“开元盛世”》 课时 1课时(45mins) 一、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footnoteRef:0] [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卷网-,2022年,第13页。] 二、教学目标 1.科学价值 通过运用课本敦煌壁画、《茶经》等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印证历史电影《长安三万里》、 历史课本对盛唐繁荣的刻画描述,学生能深刻感知“开元盛世”的繁华,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强化历史实证意识,同时,通过了解电影中李白、高适人生轨迹与真实历史的出入,学生能认识历史电影不等于真实历史,从而提升史料实证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梳理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下“开元盛世”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学生能认识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初步理解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唯物史观) 2. 文化价值 通过梳理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发展脉络,学生能从唐朝治理发展的角度更好地认识唐玄宗统治前期一系列励精图治施政措施的时空定位,进而整体把握盛唐时期繁荣的时代特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通过以长安城为情境,学生梳理盛唐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经济方面的发展,并通过用课本第14页至第18页的史料去印证历史电影、历史课本的相关表述,学生能增强解释史料的能力,也能加深认识盛唐的繁荣,从而加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通过分析“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学生能从布局、功能等角度认识唐朝长安城的特点,了解坊市制度;并通过提取“三彩釉陶载乐骆驼”、“彩绘仕女弈棋图”等史料的信息,学生能感知盛唐时期开放进取、兼容并包的社会气象。(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审美价值 通过运用课本史料印证盛唐的经济繁荣、社会开放,在提取文物信息的过程中,学生能认识唐朝人民高超的手工技艺,感知劳动人民的独到审美。 4.人文价值 通过梳理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的具体表现,学生能认识唐朝的繁荣发展,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家国情怀) 三、核心概念及教学建构 核心概念 教学建构 以《长安三万里》电影高适入长安片段导入。首先,从长安城布局出发,由宫城出发引导学生定位盛唐时空,学习唐玄宗的施政措施及其治下的“开元盛世”。接着,借助电影画面与课本表述,学生梳理唐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方面发展的表现,并自主提取课本第14页至第18页史料的信息,对电影画面或者课本结论进行印证。然后,接续长安城经济的发展,引导学生认识唐朝长安城实行的坊市制度,并从平面图出发引导学生分析长安城的特点。最后,由李白、高适、杜甫相识在洛阳城而非长安城的真实历史,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电影不等于真实历史,并由此强调,正确历史认识的得出依据于可靠的历史史料,做本课总结。 四、问题思辨 1.《长安三万里》故事发生在哪一位皇帝统治期间?该皇帝有何统治措施? 2.在长安城中,能找到哪些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是否有史料可以证实? 3.唐朝长安城实行什么制度?城市建设有何特点? 五、教学手段 1.讲授法 2.讨论法 3.问题链教学法 4.情境教学法 六、创造性教学 (一)审题导入 【教师行为】呈现历史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中高适入长安片段。 【教师提问】这是电影《长安三万里》中,唐朝著名诗人高适在结识李白后进入长安的画面。作为一部历史电影,《长安三万里》对还原盛唐长安城做了不少努力。根据上述片段,谈谈你对唐朝长安城的初印象。 【学生回答】唐朝长安城非常繁荣。 【教师提问】那么,繁荣的长安城,乃至于繁荣的唐朝,它们具体繁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