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 道德与法治 授课班级: 课题:6.1 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课时数:1课时 教材分析:2025年七年级下册教材知识进行了全新编排,《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是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为主线,重点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具体内涵及其重要意义,为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现代价值提供了思想基础。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深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能增强文化自信,树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学情分析:1. 认知特点: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但对具体事例和故事有较强的兴趣和接受度。 2. 知识储备:学生已初步接触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对“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这一概念较为陌生,缺乏系统认知。 3. 生活经验:学生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一些传统思想,如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但并未深入思考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4. 学习兴趣: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兴趣,但如何将传统思想与现代生活结合,仍需教师引导。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 2.道德修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魅力,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的力量,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态度。 3.责任意识: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传承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个思想理念 教学难点:理解思想理念的重要性(地位和作用) 教 学 设 计 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集 体 备 课 素 材 个 人 教 学 设 计 思 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哪吒2燃爆海外》,思考:视频给你什么启示? 教师过渡:动画电影中国神话《哪吒之魔童闹海》燃爆海外,显示了中国文化创造活力、魅力和实力的一次生动展示,中国文化也踩上“风火轮”成功出海,彰显了中国文化自信。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单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六课传承核心思想理念,第一框《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 讲授新课 阅读教材第50页【生活观察】 问题:1.这些名句蕴含着什么思想理念 答案示例 “苟日新”一句蕴含着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 ”春生夏长”一句蕴含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纸上得来终觉浅”一句蕴含着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衙斋卧听萧萧竹”一句蕴会着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 问题2:为什么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 【归纳总结】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 ③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培育和形成的思想理念,有助于我们理解、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 探究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的内涵 阅读教材P51【探究与分享】,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小组合作讨论: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 体系,在2016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 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雨惊春清 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从这首耳熟能详的二十四 节气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先民卓越的观察力和创造力。二十四节气对历代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天地万物都被容纳在节气的框架中,形成了 一种与大自然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