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平均分的问题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并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所表示的具体含义。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难点: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内容 对应教材第62 ~63页内容和第63页“练一练”的第1、2题。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课件、小棒2.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回顾旧知引入新课(4分钟) 1.回顾所学知识,解答问题。把30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人,可以怎样分? 指名学生上台展示,全班订正。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意义。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4分钟)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4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62页情境图及“●分一……和结果”的内容。(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共有12根香蕉,要将这些香蕉分一分,并列出相应算式。(2)学生尝试用小棒代替香蕉分-分,教师归纳总结:①每份数量不都相同时,可列减法算式记录,如:第1份分5根,第2份分5根,第3份分2根,可列式为12-5-5-2=0。②每份数量都相同时,即平均分。可先确定每份的数量,按每份的数量进行平均分;也可先确定份数,按份数进行平均分。可以列减法或乘法算式记录。如:每2根1份,能分6份,可列式为12-2-2-2-2-2-2=0或2x(6) =12;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可列式为12 -4 -4-4 =0或(4) x3 =12.教师指明:把12根香蕉平均分,方法有很多种。这样的问题,都可以用除法表示。2.学生尝试自学教材第62页“结合分……说一说"的内容。(1)教师指出用除法算式表示分香蕉的过程,如:让学生说一说12 ÷3=4(根)表示什么,指名回答。(2)引导学生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2÷2读作12除以2,12÷3读作12除以3。指名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上面平均分的过程。并说说算.式中每个数的意思。12÷2=6(份) 12÷3 =4(份)12÷3=4(根) 12÷2 =6(根)(3)指示学生用除法算式表示“分物游戏”一课中解决的问题。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板演。①4÷2 =2(个) ②15÷3=5(根)③15÷3 =5(根) ④15÷3 =5(个)⑤15÷5=3(个)交流讨论,集体订正。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8分钟) 1.完成教材第63页“练一练”第1题。2.完成教材第63页“练一练”第2题。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4分钟) 1.(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学生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2.布置作业。见本书配套练习题。 教学反思 经过前面大量的平均分活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经验,为本节课认识除法做好了准备。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知道把物体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的过程。(
课件网) 第4课时 分香蕉 经历从平均分的问题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重难点) 把30个苹果分给4个人,可以怎样分? 1111 2222 4444 3 答案不唯一 …… …… 怎样分才公平呢? 例题分析 分一分,用算式记录分的过程和结果。 结合分的过程和结果,认一认,说一说。 把“分物游戏”一课中解决的问题用除法算式表示。 知识提炼 1.总数÷份数=每份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2.读除法算式要按从前往后的顺序读,“÷”读 作除以。 3.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 面的数叫除数,结果叫商。 小试牛刀 圈一圈,填一填,并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选自教材P63练一练第1题) 8 ÷ 2 4 16 ÷ 4 4 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