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70220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10课时课件+教案+学习单(共3份打包)

日期:2025-09-1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学案 查看:40次 大小:67811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课时,打包,3份,学习,教案
    一亿有多大 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并学会用生活中的数据形象地描述一亿。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探索中经历猜测、验证、类推和对照等探究活动,体会领悟由局部推算出整体的研究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增强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感知一亿的大小,建立数感:通过探究活动,借助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如测量100张纸的厚度、数1000粒大米的重量等,利用可想象的素材感受1亿的大小,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 经历探究过程,掌握研究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了解探究数学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会“由局部推算出整体”的研究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形成对一亿的直观感受:一亿这个数非常大,学生生活经验少,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不容易形成一亿有多大的空间观念,如难以想象一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一亿粒大米的重量等。 深入理解和运用研究方法:在实际探究活动中,学生可能难以准确地选择合适的基数进行测量和推算,也可能在推理过程中出现错误,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由局部推算整体”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亿以内数的意义、亿以上数的认识。 本节课是通过数学实践活动的形式对数感进行培养和训练。这节课它主要有哪些教学内容呢?我们先来看教材。教材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分三方面呈现了一亿有多大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的过程和方法。首先直接呈现问题,你能想象一亿有多大吗?意在引发学生的猜想,激发探究的兴趣和欲望。随后用三幅画呈现探究活动范例,揭示探究活动的方法和步骤。第一幅画确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对象,一张纸落起来有多高。第二幅画实验测量100张纸、1000张纸的厚度。第三幅画验证猜想,推算出一万张纸,一亿张纸的高度。进而,与珠穆朗玛峰对照,感受一万米有多高?想象一亿有多大?最后呈现简单的主题活动报告单,并明确要求,和其他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方案意在让学生整理研究过程与结论并通过展示交流丰富学生的收获,提升认识。 由于一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获得直观感受。那课堂中我们可以设计哪些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一亿有多大呢?针对教材提到的三方面活动主题。可以通过三个环节展开教学。 教学过程 激趣引探,初感数感 提出问题,交流猜想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亿”。那你能想象一亿有多大吗?请你结合生活中自己熟悉的物品,描述一亿个这样的物品会有多少? 预设:一亿本书本落起来有小山那么高,一亿张纸落起来也许有20层楼高。一粒黄豆能装满一个房间。当然,也会有学生针对同学的发言提出不同的意见。比如学生会说,黄豆这么小,一粒粒黄豆,一个大柜子就能装下。 这时学生的这种猜想,完全是凭借感觉随意猜测。我们允许学生大胆的想象,满足好奇心。但不能马上去否定学生的猜想。 明确活动主题 在肯定学生大胆想象的同时,引导学生明确需用实验验证猜想,用事实说话。可以这样去导入。 师:刚才大家的猜想都很大胆,但你们的说法谁更可信呢?看来我们都只是在猜测想象,都不能说服别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亿有多大,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为什么这个环节设计以提出问题交流猜想为主呢?主要是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通过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引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让学生感受到大数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想,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感。同时,使学生带着问题,我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带着对大数的神秘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伏笔。 新授 合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