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71837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折线统计图 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5-10-3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7447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数学,人教,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
  • cover
执教 学科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日期 册数 第十册 单元 第7单元 内容 《折线统计图》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 2.能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会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在不同的情景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能利用数据对事物做出初步判断和预测。 3.能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画出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提高表示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并利用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和预测。 教学 准备 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 情境 引入 1.情景引入,启发梳理 呈现数据:小戴同学一周跳绳记录数据。 师:学校趣味运动会即将召开,这是小戴同学第一周的跳绳记录,这样的记录有什么感受? 预设:有点乱,需要整理下。 师:可以用哪些方法整理数据?怎么整理? 预设1:统计表/条形统计图。 预设2:按时间顺序. 2.回溯图表,勾连旧知 (1)呈现统计表。 师:统计表有什么好处? 预设:非常清楚,数据容易观察。 (2)呈现条形统计图。 师:条形统计图中的横、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预设:横轴代表日期,纵轴代表数据。 师:纵轴上的折叠看得懂吗? 预设:是0到80,数据太多了可以简略。 师:在条形统计图上用什么表示数据? 预设:长条的高度。 师:今天将来研究新的统计图。 在学习折线统计图之前,学生已掌握数据的收集能力与整理意识。通过给定无序数据,梳理由无序→有序的统计表,经历统计第一环节,积累统计活动经验。 同时跳绳比赛情景串联第1、2两课时,形成教学情景的闭环,有利单元整体教学。 本环节唤醒旧知,回顾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感受统计方法的直观性和简洁性,同时引出本课主题———折线统计图。 二、 自主 探究 1.变换图式,引出新知 动态呈现: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师:接下来老师将条形统计图变一变,仔细观察,认识它么? 预设:折线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折线统计图》。 2.小组合作,探究特点 师:在这幅图中可以指一指,圈一圈,划一划,你发现了什么? 生交流汇报发现。 (1)探究点 ①点的涵义 师:谁能上来边指边说,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跳绳的数量。比如周三这个点代表105下。 ②点的位置 师:如何确定点的位置?它和原来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关系? 预设:它是条形统计图中长方形的最高点。 师:可以把点的位置确定在更上方或者下方吗?左右呢? 预设1:不能,上下代表了数量,点越往上,数量越多。 预设2:不能往左右移动,它代表了日期,会弄乱。 小结:从条形统计图可以确定点的位置,点的高低代表数据的多少。 (2)探究线 ①增减变化 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还有线)这些线段有什么不同? 预设:有的在上升,有的在下降,还有的是平的。 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线下降表示数量减少,上升表示数量增多,平表示数量不变。 师:线段能看出变化。 ②变化幅度 师:这两条线段都是上升,有什么不同? 预设:上升幅度不同,线比较陡说明数量增加多,平缓说明数量增加少。 师:如果以这两段为例,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 预设:前后两个数据减一减,算差。 师:没有数据,能判断吗? 预设:看哪个更陡就可以/点和点垂直距离。 ③变化趋势 师:用手比划,小戴一周的成绩总体是怎样变化? 预设:总体是呈上升趋势。 师:折现统计图能看出整体趋势,能预测后天跳绳次数吗? 预设1:上升也不排除下降的可能。(追问:为什么?) 预设2:因为跳绳具有随机性,不能完全按照线的变化来确定。 师:通过练习他的成绩还会一直上升吗?会不会到500下? 预设:不会。 师:世界吉尼斯纪录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