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P73页例3是第一次出现“连续两问”的数学问题,是“数量间的加减关系”结构体系的综合体现,将新学的“相差关系”的问题和之前学习的“部分与整体”的问题整合起来,加强知识的综合应用。之前我们学习解决问题的相关内容都是通过“阅读理解———分析解———回顾反思”三个步骤引导学生去讨论和思考的,也就是一般是通过对条件的分析加工进而得到问题的答案,而这节课的“连续两问”如果单从“条件———问题”学生就比较容易产生错误,所以需要加强从“问题———条件”的思考,也就是要体现综合法也要体现分析法,并能发现解决“连续两问”问题的基本模型。 教学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和“合并求和”问题的思考方法,正确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原有画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表征两个问题的方法,体现几何直观。 通过回顾反思,引导学生感知第一个问题的结果是第二个问题的必要条件,体会两个问题之间的关联。 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析法和综合法,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表征和解决“连续两问”的数学问题,并能体会两个问题之间的关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画图表征“连续两问”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出课题 1.回忆复习:小朋友们,前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解决问题,那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2.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3.根据学生找到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板书。思考:和我们之前学过的问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两个问题) (三)画图表征,分析问题 1.尝试画图,独立思考 项目 具体表现描述 自评 ① 画一画妈妈和小红的次数怎么表示? ② 想一想,两个问题在图里怎么表示? ③ 算一算,两个问题分别可以怎样列式? 反馈交流,正确表征 ①反馈两个条件的画法,跟进修正 ②反馈两个问题的画法,跟进修正 ③跟进自评 列式计算,得出结果 学生自主列式,并进行反馈评价。 项目 具体表现描述 自评 1 画出两个条件 2 画出两个问题 3 我会列式计算 回顾反思,发现关联。 思考:两个问题是不是都正确?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小红参加了多少次志愿活动?”是不是正确? 要解决“妈妈和小红一共参加了多少次志愿活动?”就要知道什么条件?题目里原本有没有把这两个条件都告诉你?妈妈的次数是题目里有的,而小红的次数是通过解决第一个问题得到的。看来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从条件找到问题的答案,也可以从问题出发去寻找需要的条件。 小结:原来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是有联系的,只有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才能解决第二个问题,像这样的两个问题我们就把它们叫做连续的问题。 巩固练习,思维拓展 1.我会画图和列式。 丁丁有18朵小红花,当当比丁丁多5朵,当当有几朵小红花?丁丁和当当一共有几朵小红花?下面那幅图可以表示这两个问题呢? 选一选 列出正确的算式 小结: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就要先解决第一个问题。这样的两个问题叫做“连续”问题。 2.我会提问题。 (1)说一说条件 (2)提出数学问题,师示范根据问题标注大括号和问号;学生自己标注大括号和问题,并与同桌交流。 (3)反馈交流,评价提出了几个正确的问题。 (4)说一说,哪两个问题是连续的两个问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