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第63~64页 1.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是具有相对性的。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理解分数概念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理解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就不同。 教师准备:一定数量的铅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 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出示问题:你们能用分数表示这三个图形中涂色部分的面积吗? 学生观察图形,并作答。 师:前两个图形中分数所表示的涂色部分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相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因为整体都是一个相同的圆,所以它们的一半也是相等的。) 师:以前,我们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就让老师带领大家进一步学习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一)] 1.说一说。 出示63页情境图,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 学生观察图形,试着说给同桌听。指名展示: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3份涂色,涂色部分就表示这张纸的;画出4个相同的三角形,其中的3个就表示这些三角形的;把12根骨头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3份(也就是9根骨头)就是这堆骨头的。 师:你还可以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生:有8个小朋友,平均分成4组,其中的3组就是这些小朋友的,等等。 师:对比一下,每种情况的,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思考,讨论,积极发言。 引导学生说出:都是平均分成4份,取了其中的3份,这3份就是它们的。事物的整体数量不同,它们的的数量也不同。 师:我们学习的是把单个物体平均分,现在我们可以把更多的物体平均分,我们把平均分的单个物体或多个物体,统称为一个整体,把这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就是分数的意义。 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举的例子中,把什么作为整体? 学生作答,注意叙述的准确性。 2.画一画。 出示问题:一个图形的是 ,画出这个图形。 师: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1)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小正方形;(2)相当于知道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整体。 学生思考,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动手画一画。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指名作答,把画的图形展示给大家,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画。其他同学有画的不一样的,可以补充。 (每份2个小正方形,一共4份,所以一共有8个小正方形。) 师:大家画的图形形状各不相同,可以吗? 引导学生作答:可以,虽然形状不同,但都包含了8个小正方形,即4个 。 3.拿一拿。 师:现在有3盒铅笔,分别拿出每盒中所有铅笔的,我们看看结果如何? 学生动手操作,按要求去做,把拿出的铅笔数量展示给大家,分别为1支,2支,4支。 师:都是拿出盒子中所有铅笔的,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指名汇报,引导学生说出:把盒子里的铅笔平均分成2份,一份是1支,则盒子里一共有1×2=2(支);如果一份有2支,则盒子里一共有2×2=4(支);如果一份有4支,则盒子里一共有4×2=8(支)。 把3个盒子里的所有铅笔拿出来,验证结果。 得出拿出的铅笔数量不一样的原因:盒子里的铅笔总支数不同。一盒铅笔的表示的是把这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铅笔的总支数不一样),所以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 师:如果每个盒子里的总支数相同,拿出各自的,是否一样? (一样,整体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师:不知道盒子里有多少支铅笔,只知道分别拿出了所有的,,你能知道拿出的谁多谁少吗? 让学生动手实践。 本节课学习了分数概念中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学生理解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