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72267

5.2 分数的再认识(二)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1160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分数,认识,教案,北师大,数学,五年级
  • cover
教材第65~66页 1.从度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2.结合制作“分数墙”的活动,认识分数单位。 3.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认识分数的分数单位,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 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讲解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出示问题: (1)这些圆的是(  )个。 ○○○○  □□□□□□ ○○○○  □□□□□□       □□□□□□ (2)这些正方形的是(  )个。 (3)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作答。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要用到单位,比如5 kg苹果,每千克6元等等。我们数学中也有很多时候要用到单位,比如度量长度、计算面积等。比较两个数大小也要用到它们的计数单位,那么分数作为一种数,它有单位吗?大家猜一猜?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分数,学习分数的计数单位。[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二)] 1.量一量。 剪下教材附页3中图1的纸条,用它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1)学生剪下纸条,分别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思考:如果能正好量完,是几个纸条长?如果不能正好量完,该怎样表示长度? (2)交流测量结果。 生:数学书的宽正好是3个纸条长,数学书的长不够5个纸条长,比4个纸条长多一些。 (3)组织学生讨论探究。 提问:数学书的长不够一个纸条长的部分怎么量,请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尝试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提示:要量剩下的部分,应该把纸条变短。 (4)交流测量方法和结果。 引导学生说出:先把纸条对折去量,还是不能正好量完,再把纸条对折一次,正好量完,剩下的大致相当于纸条的四分之一。数学书的长是4个纸条的长度再加个纸条的长度。 师:测量时,当不能用整数表示时,可以创造新的长度单位,用分数表示。 2.想一想。 出示“分数墙”,填一填,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动手画一画,填一填。教师巡视,提示学生可用纸条折一折,找一找规律,进一步理解。 学生汇报发现: (1)“分数墙”从上面数第1行是1,这是把1行的长度当作整体;第2行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第3行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下面依次类推。 (2)把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它就包含了几个几分之一。 (3)把整体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即>>>>… (4)2个是1,3个是1,4个是1,… 3.认一认。 师:“分数墙”上的分数有什么特点? 生:分子都是1,都是把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后取其中的1份。 归纳:像,,,,,…这样的分数叫作分数单位。 师:你能举出一些分数单位吗? 学生举例。 师:大家想一想,有没有最大的分数单位?有没有最小的分数单位? 学生结合“分数墙”回答:有最大的分数单位,是,没有最小的分数单位。 本节课学生认识了分数的分数单位,理解了分数单位的意义,知道了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1.教材第66页“练一练”第3,4题。 2.选用相应单元的练习部分。 分数的再认识(二) ———分数单位 像,,,,,…这样的分数叫作分数单位。 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本节课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认识到量物体不够整长度时,可以把纸条对折再对折来量,以此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地交流,互相启发、学习,加深了对分数单位的认识,理解了分数单位的意义,知道了分子为1时,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