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语文园地三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中,抓住词语、句子的重点,让学生在品味词语的基础上,体会俗语和成语的表达效果;在“故事创编”这个环节上,我引导学生发现原文与新作的不同,从而让他们明白创编故事的要点。在“日积月累”中,鼓励学生自己学习,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多读,达到当堂成诵。 二、学情分析: 民间故事是我们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作用,而让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故事进行加工创作,讲起来更新鲜,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仿照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难度也不小。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能结合示例,把牛郎织女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②语言运用:体会意思相近的俗语和成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③思维能力:背诵古诗《乞巧》。 ④审美创造: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学会生动细致、富有感染力地讲述民间故事。 思政元素:以“语言实践锻造文化筋骨”与“明辨是非淬炼精神脊梁”双轨并行,在“口语鲜活度”与“经典凝练性”的碰撞中深植“以母语智慧守护价值真谛、以思辨精神传承文明薪火”的文化自觉,让语言训练升维为叩击心灵的价值启蒙。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教学难点:体会口语化的表达和成语之间的不同之处;学习把故事情节说具体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语文园地”,收集相关资料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交流平台: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谈话导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很多同学对民间故事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了使我们的故事常进常新,我们可以来点儿小创作。那么有哪些好办法呢? 2、小组派代表谈自己从提示中获得的讲故事的方法,教师评析并归纳出讲故事的新方法。 (1)换人称讲故事。《猎人海力布》是用第三人称来讲述故事,我们可以尝试用第一人称,用海力布的口吻来述说故事,那样可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听众耳目一新。 (2)“添油加醋”讲故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使故事更具可读性。 (3)续编故事,使情节更加完整。大家都续编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同样,民间故事也可以展开想象,大胆续编,如,海力布变成石头之后会发生什么事呢? 3.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交流评议。 4.教师点评,并且鼓励。 1、默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提示,小组内互相交流从中获取的信息。 2、小组派代表谈自己从提示中获得的讲故事的方法, 3、选派代表,任选一种方法续编故事,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讲故事,鼓励故事新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这也是对自主学习的培养。 教学环节二:词句段运用:俗语与成语不同的表达效果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出示词语 2.教师小结。 教师明确: 左边的六字或七字的词语也叫俗语,表达更加通俗易懂;右边的是四字成语,意思简练。 3、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积累的类似的词语。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贪得无厌 把丑话说在前面———有言在先 4、师总结本节课内容。 1、指名读词语。齐读,男女生比赛读。 2、小组交流,看看左右两边的词语各有什么特点。 3.小组代表发言, 4、生互相交流自己收集的类似的词语。 让学生们在读中了解词语,感受词语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课外积累的能力。 七、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书写词语。 巩固作业:背诵词语。 提升作业:在课外收集俗语语并且积累。 八、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 交流平台:分享有意思的民间故事 词句段运用:俗语,成语 课题 语文园地三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2课时 一、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能结合示例,把牛郎织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