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上2.5生物的多样性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近几年,由于大力推广植树造林和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 ) 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2.谚语“一山难容二虎”用生态学的观点可解释为( ) A.虎身体庞大,因此需要的生活空间很大 B.身强体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 C.虎性情孤僻,不喜群居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能得到的能量越少 3.某同学列举了四条食物链,其中正确的是 ( ) A.太阳→草→野兔→狐狸→虎 B.草→野兔→狐狸→虎 C.草→野兔→狐狸→虎→细菌 D.虎→狐狸→野兔→草 4.下列选项最符合右图意义的是( ) A.生物群落 B.食物网 C.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5.(2025·浙江会考)下图是一个特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如果人是这个食物网中的 一 员,那么最有可能代表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2025七上·义乌期末)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特化为刺,减少水分蒸发;茎肥厚多汁,能储存大量水分。同时,仙人掌的根系非常发达,可深入地下十几米获取水源。仙人掌的根系可以固定沙丘,减少风沙的流动,为一些小型昆虫和动物提供了栖息场所,增加了沙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此现象主要体现了( ) A.环境能适应生物的变化 B.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C.变化的环境会影响生物 D.生物依赖不断变化的环境 7.(2025七上·上城期末)清明节是我国传统中最重要的祭祀祖先的日子,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农谚“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体现影响庄稼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A.温度 B.阳光 C.水分 D.空气 8.(2025七上·德清期末)如图为某镇稻田生态系统示意图,与传统稻田管理相比,引鸭入田,实现了稻鸭共育,增加了农业生态经济效益。下列关于此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含鸭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稻→昆虫→青蛙→鸭 B.青蛙和鸭是捕食关系 C.青蛙和鸭是竞争关系 D.影响水稻生长的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水分、杂草等 9.(2025七上·海曙期末)“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命观念之一,下列与此观念不相符的是( ) A.啄木鸟的喙长而尖,更有利于空中飞行 B.仙人球根系发达,更有利于适应干旱环境 C.北极熊有厚实的皮毛,更有利于适应寒冷的环境 D.枯叶蝶的颜色和体态与枯叶相似,更有利于躲避敌害 10.(2025七上·镇海区期末) “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若出现谚语中的“倒春寒”,则会使该地出现小麦不出穗、果树不结果等农作物冻害惨状。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 A.环境影响生物 B.环境适应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 11.(2025七上·慈溪期末)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处都是不毛之地,而云南的西双版纳却植物繁茂,影响两地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12.(2025七上·镇海区期末)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意在呼吁更多的人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扩大珍稀濒危物种拯救活动 B.可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以增加该地区生物的多样性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D.偷猎、丧失栖息地及生物入侵等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13.(2025七上·镇海区期末)角蜂眉兰是一种兰科植物,如图所示,它的花酷似一种雌黄蜂,骗取雄蜂前来和它“交配”,从而帮助它传播花粉,下列现象与角蜂眉兰适应环境的方式类似的是( ) A.雪地中雷鸟身附白色羽毛 B.南美天蛾静止时如着生地衣的树枝 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行 D.有毒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