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5】(新教材)科学八上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 拔高培优试卷2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5·德清模拟)下列表示空中飞鸟看水中鱼和看树倒影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 飞鸟看见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树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解答】 AB.飞鸟看见水中的鱼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偏离法线,形成的虚像在鱼的上方,故AB错误; CD.树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图是光的折射,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2025·绍兴模拟)如图是某款智能镜启动系统模型,人的面部可通过摄像头成像在感光组件上,进行识别后启动使用该镜。下列有关启动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 A.感光组件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虚像 B.感光组件上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C.该系统成像原理和放大镜相同 D.该系统成像原理和照相机相同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的知识判断。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摄像头相当于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工作,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3.(2017七下·萧山期中)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答案】D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搞清像的特点及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解决此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象确定凸透镜的焦距。要解决此题,首先要通过图象分析出该凸透镜的焦距。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实像时:物像异侧,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若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解答】A、由图知,当物距为16cm时,像距也为16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2f=16cm,则f=8cm,故A错误; B、f=8cm,2f=16cm,当u=12cm时,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所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 C、当物距u=20cm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C错误;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到24cm处的过程中,物距逐渐增大,所以成的像逐渐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4.平面镜前飞过一小球,小球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它在镜中像的轨迹应为( ) A.①→② B.①→③ C.④→② D.④→③ 【答案】A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解答】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根据图片可知,只有轨迹①→②与小球的运动轨迹关于平面镜对称,故小球的像在镜中的轨迹为①→②。 故选A。 【分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对称”分析判断。 5.(2025·嘉兴模拟)汽车电子外后视镜工作原理是通过高清摄像头(焦距可调)捕捉车辆周围环境的实时画面,经过图像处理后,将画面显示在车内的显示屏上,以取代传统的外后视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摄像头利用光的折射成像 B.物体通过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可以通过改变摄像头焦距,改变观察范围 D.后车超车时,显示屏上后车的像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