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74286

【大单元·任务式】1.3.2 比热容(第2课时) 大单元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物理教科版新教材9年级

日期:2025-10-12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51880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材,版新,教科,物理,导学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单元整体教学】物理学教科版(2024)9年级上册 第1章 内能 课题 1.3.2 比热容(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应用课 √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为《第 3 节 比热容》第二课时内容,在第一课时引入比热容概念基础上,深入探讨热量计算,通过具体例题详细推导升温吸热公式Q吸=cm(t-t0)和降温放热公式Q放=cm(t0-t),并强调计算时单位统一、温度表述理解等要点。同时设置发展空间板块,涵盖比热容计算、现象解释及气候差异探究等内容,将知识与生活、地理等学科相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运用和探究能力,完善比热容知识体系。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 2.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初步了解比热容概念,具备一定知识基础,但对热量计算中公式运用、温度相关表述理解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有待提升。其逻辑思维处于发展阶段,面对热量计算的复杂问题和实际现象解释,可能存在分析困难、应用不灵活等问题。不过学生对生活现象充满好奇,有较强探究欲望,利于开展知识应用和拓展学习。 3.学习目标确定与教学重难点 课标摘要: (三)能量 3.3内能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 3.3.1了解内能和热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3.2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能运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例1能运用比热容说明为什么沙漠中的昼夜温差比海边的大。 3.3.3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重要意义。 例2了解热机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课标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热量计算公式并能熟练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含义及关系。强调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比热容知识解释自然和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理念,注重知识与其他学科融合,拓宽学生视野,提升科学素养。 学习目标: 物理观念: 理解公式算吸放热,用知识解生活热现象。 科学思维: 分析例题演绎推理,归纳公式抽象概括。 科学探究: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 用知识解问题,严谨处理信息。 科学态度与责任: 明知识重要性,养科学态度与责任感。 重点: 1.熟练掌握热量计算公式,并能准确运用公式进行热量计算。 2.理解热量计算过程中温度表述(如升高、升高到等)的含义,以及单位统一等注意事项。 3.能够运用比热容和热量计算知识解释生活中如昼夜温差、农田灌溉等实际现象。 难点: 1.深入理解热量计算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尤其是温度变化量与温度的区别,避免在计算中混淆。 2.灵活运用热量计算公式解决综合性问题,如结合物质比热容特性、质量、温度变化等多因素进行分析和计算。 3.准确运用比热容知识解释复杂的自然和生活现象,建立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有效联系。 4.教学评价 评价维度具体内容学科知识评价概念理解:考查比热容定义、意义、单位及热量公式物理量含义和温度表述区分。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 知识应用:通过作业测验,考查解释生活现象和热量计算能力。小组合作评价小组讨论:观察参与度、倾听尊重情况。 合作任务:评估分工协作、成果创新及成员贡献。项目评价项目规划:考量计划步骤、时间、资源安排。 项目实施:观察操作规范、应变沟通。 项目成果:评价报告深度、结论合理性。实验评价实验操作:评价仪器使用规范、流程和态度。 实验观察与分析:考查现象记录和分析推理能力。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评价 任务一:温故知新 展示回顾比热容相关知识的幻灯片,呈现比热容定义式、水的比热容数值、读法及物理意义等内容。 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学生阅读幻灯片上的内容,回忆比热容相关知识。 学生在教师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