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67464

第4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第1课时 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9次 大小:510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4课,马克思,墓前,讲话,1课时,同步
  • cover
第二单元 议论文 第4课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悼词(  )   (2)肤浅(  )   (3)给予(  ) (4)诬蔑(  ) (5)嫉恨(  ) (6)诽谤(  ) (7)诅咒(  )   (8)不可估量(  ) (9)繁芜丛杂(  ) (10)豁然开朗(  ) (11)衷心喜悦(  ) (12)卓有成效(  ) 2.辨形组词 (1)  (2)  (3) 3.词语释义 (1)不可估量: _____ (2)豁然开朗: _____ (3)卓有成效: _____ (4)永垂不朽: _____ (5)浅尝辄止: _____ (6)建树: _____ 4.近义词辨析 (1)“摸索”与“探索” 都有“求索”的意思。“摸索”,试探着(行进),寻找(方向、方法、经验等)。“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 例句:土地股份合作并不是胶州首创,全国一些地方一直都在积极_____,作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的一种新方式,我市也在_____中前行。 (2)“不可估量”与“不可限量” 两者都表示“不能够看出,不能够估计”,但使用的对象不同。“不可估量”,不能轻易估计推算出来,形容数量大或成就高。“不可限量”,形容前程远大。 例句:①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_____的损失。 ②这些孩子,别看年龄小,他们都有一身的本领,其前途_____。 一、初步感知 1.理清文章的结构。根据悼词的特点可将文章分为三部分: 结构 起止段落 段意 感情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2.阅读课文归纳,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一生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科学家:理论贡献 革命家:实践贡献 二、深层探究 3.第三段开头为什么把马克思的发现和达尔文的发现相比? 4.如何理解“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怎样理解马克思的革命理论与他的革命实践的关系? 5.如何理解文本中对马克思的不同称谓? 6.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 (1)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2)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3)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4)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三、技法迁移 叙中有议 叙中言情 [文本回顾] 这篇悼词在表达上,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手法。就全篇来看,介绍马克思逝世的情况和他的革命实践活动,采取叙述方式;对于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及其评价,采取议论方式;同时抒情贯穿于全文之中,抒发了对马克思的爱戴和悼念的浓厚感情。 [技法点拨] 在议论性文章中,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议论,但为了使议论的观点更加明确,常常需要列举事例并叙述示例,这就需要用到记叙的表达方式。因此把握好议论文中记叙、抒情的分寸,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议论文中的记叙,要紧紧围绕着论点(或分论点)展开,采用概括叙述的形式,不必对事例中的人物、语言、动作、细节进行详尽的描述,示例只要能证明观点就可以了。议论文中抒情常见的方式有:(1)用于文章开头,奠定全篇的基调,明确自己的爱憎观点。(2)用于文章结尾,重申论点,收束全文。例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结尾一段:“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仅一句话,可谓一语千钧。议论文的结尾运用抒情,比一般议论文字感彩更浓,而且易于增强文章的鼓动性和号召力。(3)抒情贯穿全文,融于记叙、议论之中,在字里行间感受作者流露出来的爱憎分明的炽热深情。 [迁移运用] 阅读下面的宋词,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叙事和抒情的写法的?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答案解析】 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