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67504

第14课 孔孟两章 第1课时 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5-1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4次 大小:699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4课,孔孟,两章,1课时,同步,练习
  • cover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第14课 孔孟两章 第1课时 导学与探究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颛臾(  )      (2)社稷(  ) (3)孝悌(  ) (4)庠序(  ) (5)饿殍(  ) (6)洿池(  ) (7)相夫子(  ) (8)弃甲曳兵(  ) (9)疾夫舍曰(  ) (10)何以伐为(  ) (11)虎兕出于柙(  ) (12)龟玉毁于椟中(  ) (13)鸡豚狗彘(  ) (14)数罟(  ) 2.辨形组词 (1)   (2)   (3) (4) (5) (6) 3.词语释义 (1)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_____ (2)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_____ (3)是社稷之臣也: _____ (4)何以伐为: _____ 一、初步感知 《季氏将伐颛臾》 1.实词 (1)通假字 无乃尔是过与: _____ (2)古今异义 ①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古义: _____ 今义: _____ ②是社稷之臣也 古义: _____ 今义: _____ ③有国有家者 古义: _____ 今义: _____ ④陈力就列 古义: _____ 今义: _____ (3)一词多义 ①是 ②疾 ③止 (4)词类活用 ①必为之辞: _____ ②后世必为子孙忧: _____ ③既来之,则安之: _____ ④无乃尔是过与: _____ 2.虚词 (1)于 (2)而 3.特殊句式 (1)是社稷之臣也: _____ (2)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_____ (3)无乃尔是过与: _____ (4)何以伐为: _____ (5)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_____ 《寡人之于国也》 4.实词 (1)通假字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_____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_____ ③涂有饿殍: _____ (2)古今异义 ①寡人之于国也 古义: _____ 今义: _____ ②河内凶 古义: _____ 今义: _____ ③请以战喻 古义: _____ 今义: _____ (3)一词多义 ①王 ②兵 (4)词类活用 ①王无罪岁: _____ ②填然鼓之: _____ ③树之以桑: _____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_____ ⑤谨庠序之教: _____ ⑥然而不王者: _____ ⑦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_____ 5.虚词 (1)于 (2)以 6.特殊句式 (1)非我也,岁也: _____ (2)未之有也: _____ (3)可以无饥矣: _____ (4)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_____ (5)直不百步耳: _____ (6)是亦走也: _____ (7)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_____ 二、深层探究 7.如何理解“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8.孟子的“仁政”主张在文中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技法迁移 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说理的力量 [文本回顾] 《季氏将伐颛臾》全文论点鲜明突出,证据确凿有力,批中有论,论中有批,批和论融为一体。同时,运用比喻、排比、反诘、呼告、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不仅文采斐然,犀利活泼,而且具有极强的论辩力。 例如:“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的比喻,说明冉有、季路辅佐季氏的失职。“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的比喻,有双重语意。第一层语意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虎兕出于柙”比喻季氏将攻打颛臾。“龟玉毁于椟中”比喻颛臾被消灭。第二层语意是将冉有、季路比喻成虎兕、龟玉的看守人。“虎兕出于柙”,比喻成行凶,“龟玉毁于椟中”,看管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一比喻含义丰富,形象地批评了冉有、季路的失职。 [技法点拨] 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及其表达效果如下: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 (2)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形象栩栩如生,语言生动形象。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4)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丰富联想,创造意境。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6)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结构紧凑,文意贯通;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感情,增强节奏感的效果。强调主题思想。 [迁移运用]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