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67513

第16课 过秦论 第2课时 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7次 大小:1029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6课,过秦,2课时,同步,练习,答案
  • cover
第2课时 测试与反馈 (分值:5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蒙故业,因遗策 B.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C.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D.百有余年矣 2.下列对文章最后一段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后世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将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说明比陈胜强大的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以及秦亡于陈胜首倡的起义的原因均在于他们不施行仁政。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铦:锋利 B.非亢九国之师也 亢:抵抗 C.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使……朝见 D.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施:施行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然秦以区区之地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5.下列语句中,对“之”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②北收要害之郡 ③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④齐明……乐毅之徒通其意 ⑤焚百家之言 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⑦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⑧而迁徙之徒也 A.①②③/⑤⑦⑧/④⑥ B.①③④/⑤⑦/②⑥⑧ C.①②⑤⑧/③⑦/④/⑥ D.①②④/③⑥⑧/⑤⑦ 二、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6~11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奋六世之余烈      烈:威烈 B.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池:护城河 C.焚百家之言 言:言论、著作 D.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击退,使……退却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以为桂林、象郡     ②以愚黔首 ③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④自以为关中之固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8.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 A.为天下笑者,何也 B.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C.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B.沛公欲王关中 C.瓮牖绳枢之子 D.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10.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 A.本段文字叙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时的势如破竹和巩固政权时的种种措施。 B.作者用铺陈的手法叙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至高无上的权威。 C.从这段文字记叙的秦始皇为巩固政权而采取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