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76574

第四单元 水的三态变化18. 水蒸气的凝结 教学课件(共13张PPT+教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31436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四,单元,三态,变化,水蒸气,凝结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 《水的三态变化》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主题 水之变奏曲———探秘物质三态的能量密码。本单元围绕水的三态变化现象,探究能量转换与物质状态的关系,培养学生系统思维与工程实践能力,预计授课4课时。 二、单元大情景 成立“水博士实验室”,学生化身“水博士研究员”,完成以下四项任务: 1. 任务一:追踪消失的水(对应《水蒸发》):探究水蒸发的过程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释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 2. 任务二:沸腾密码破译(对应《水沸腾》):观察水沸腾的现象,测量水的沸点,分析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 3. 任务三:云雾制造计划(对应《水蒸气凝结》):研究水蒸气凝结成水的条件,解释生活中的凝结现象,如露珠、雾的形成 。 4. 任务四:极地救援方案(对应《水的三种状态》):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的条件,运用水的三态变化知识,为极地科考队设计快速融雪取水方案 。 最终形成《水的三态能量手册》,举办“水科学博览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 三、课程标准分析 本单元对应课程标准中 “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这一核心概念下的 “物质的三态变化” 部分。要求学生能够描述水蒸发、沸腾、凝结现象;解释温度是影响三态变化的关键因素;设计实验探究水蒸气凝结条件等。通过本单元学习,让学生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本质是能量转移的结果,培养学生科学观念;通过对比实验归纳温度对三态变化的影响规律,锻炼科学思维;设计 “云雾发生器” 模型验证凝结条件,提升探究实践能力;提出节水方案,树立资源保护的态度责任。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水蒸发》《水沸腾》《水蒸气凝结》《水的三种状态》4课,围绕水的三态变化展开探究,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规律及其与能量的关系 。 1. 《水蒸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如湿衣服晾干、雨后地面变干等,探究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蒸发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如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等 。 2. 《水沸腾》:以烧开水的生活场景为切入点,观察水加热过程中的现象,如气泡的产生、水温的变化等,探究水沸腾的条件和特点,测量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为100℃),并了解海拔对沸点的影响 。 3. 《水蒸气凝结》: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凝结现象,如镜子上的水珠、冬天窗户上的水雾等,引导学生探究水蒸气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和条件,即遇冷会凝结成小水滴 。 4. 《水的三种状态》:系统总结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及其相互转化的条件,通过实验观察水结冰时的体积变化,以及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的过程,理解水的三态变化与能量的关系。 本单元四课以 “水的三态循环” 为主线,形成递进式探究链条: 纵向递进:从单一状态变化(蒸发、沸腾)→逆向变化(凝结)→系统认知(三态循环)。 认知层次:现象观察(蒸发)→定量分析(沸腾)→条件探究(凝结)→规律总结(三态转化)。 横向关联:所有课程均围绕物质与能量的跨学科概念。 蒸发/沸腾需吸热,凝结需放热,三态变化伴随能量转移。 实验方法贯穿始终:对比实验(蒸发)、数据记录(沸腾)、变量控制(凝结)、模型构建(三态)。 五、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理解水的三态变化本质是能量转移的结果,知道水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发生蒸发、沸腾、凝结、凝固、融化等物态变化,建立物质三态变化与能量变化的联系 。 2.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分析等方法,归纳总结水的三态变化规律,如温度对蒸发、沸腾、凝结的影响;运用类比、想象等思维方式,理解水分子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特点 。 3. 探究实践:学会设计并进行水的三态变化相关实验,如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测量水的沸点、验证水蒸气凝结的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