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77513

11.3 动能和势能 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10-25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302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1.3,动能,势能,教学设计,人教,2024
  • cover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这章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必考内容。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演示实验和事例来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通过对决定动能、势能大小因素的探究,分析动能、势能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控制和利用能的意识,从而发展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学情分析: 初三下学期学生的抽象思维继续发展,具有了成年人那种从众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一般规律的能力,以及假设推理的能力。他们对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求知欲更强,认识事物的兴趣更浓,但也有不扎实的地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急于求成。但学生已有了能量概念的建立和实验探究的基本技能,教师通过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设计让他们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环境和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 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2、科学探究 经历科学探究实验、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在处理较为复杂问题时具有控制变量的初步认识; 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物理方法的教学(观察法、实验法)。 3、科学态度与责任 以实验为基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体验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2、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五、教法 1、实例讲授法 能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由于它比较抽象,所以在引入能量概念时,运用举例法进行教学,并结合实例中共同存在着的“有做功的能力”这一因素,推出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2、实验探究法 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规律、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的教学则采用实验探究法进行,以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3、交流讨论法 对于实验结论的正确与否,是否具有普遍性以及科学性,则采用交流讨论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实验情况形成共识,得出可靠的正确的实验结论,从中也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此外还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巩固本节的知识,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六、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怎样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和总结出物理规律,这就要指导学生主动的根据实验逐项观察,逐项分析,再综合考察,综合分析,达到从实践到认识上的飞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信心 。 七、教学资源 多媒体,斜面轨道,木块,质量不同的钢球,沙槽,橡皮筋,弹簧,玩具弓箭,白纸等 八、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播放视频:美国机场鸟击事件剧增。 意外的结局使学生惊讶,为什么的念头也就油然而生,使学生产生疑问和猜想,以触发思维的兴奋点,引发探究的欲望和动机,打开探究之门。 (二)新授: 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该环节采用展示情景资料1:子弹射向鸡蛋,子弹对鸡蛋做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