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单元测试卷 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卷面分5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7分) 1.读拼音,写词语。(5分) jiù fù( )热爱阅读,对各类 shū kān( )有着 wú xiàn( )的热情。他常常告诫我,sòng dú( )经典是提高学识与修养的重要途径。他还jiào huì( )我,无论何时,也不能放弃阅读。 2. 选择题。(12分) (1)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英雄 仿问 B.质扑 斩首 C.荒唐 辛酸 D.烦锁 述说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爸爸这次出差差不多去了半个月。 B.《水浒传》中有宋江的传记吗 C.晶晶一路狂奔,直奔学校。 D.小明把试卷卷起来放进了书包。 (3)下列句子中,“明白”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他说得挺含糊,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A.这道题他讲得十分明白,我一下就懂了。 B.你有意见就明白提出来,不要背后议论。 C.他是个明白人,我不用多说他就知道。 D.你只有多思考、多探索,才能明白大自然的奥妙。 (4)人们常借形象的比喻来表达对书的看法。下列比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B.书籍是登山靴,帮我们一步步登上人生的高峰。 C.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D.书籍是遮阳伞,为我们阻挡阳光,留下阴影。 (5)下面语段的主要意思是( )。 叶圣陶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大量阅读既可以拓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写作欲望。 A.不阅读,就无法写作。 B.大量阅读可以引发写作欲望。 C.叶圣陶说要坚持阅读和写作。 D.阅读和写作关系紧密。 (6)下面是三个同学在欣赏同一幅书法作品时的对话,他们欣赏的是( )。 一鸣:用笔方整,字形竖长,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严谨。 飞飞:笔力刚劲,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 晶晶:整体上显得既平正端庄,又险劲生动。 3.补全词语,并选词填空。(9分) 囫囵( )枣 浮想( )翩 悲欢( )合 牵肠挂( ) 如饥( )渴 千篇一( ) 大( )身手 与( )不同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爱上了阅读。刚开始,我读得很快, 。慢慢地,故事中人物的遭遇吸引了我,他们的 常使我 。有了这种感受,我开始 地阅读。所以,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构思就 . 4.下面是朱光潜关于读书的观点,请你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5分) ( )所以你须慎加选择。 ( )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 ( )你自己自然不会选择,须去就教于批评家和专门学者。 ( )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 ( )同时,你要知道,读书好比探险,也不能全靠别人指导,自己须费些功夫去搜求。 5.感受求学态度,积累读书方法。(6分) (1)默写句子,感受古人的学习态度。(2分) ①默而识之, ,诲人不倦。———《论语》 ② 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其一) (2)选择对应的读书方法。(4分) A.不断积累 B.对比挑选 C.人情入境 D.勤勉好学 ①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 ( ) ②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 ③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①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 二、阅读与理解。(共33分) (一)古人谈读书(节选)(13分)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没很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大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1.解释加点字词。(4分) (1)却只漫浪诵读 漫浪: (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急: 。 2. 读书中的“三到”指的是 、 、 。(3分) 3.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用原文回答)(2分) 4.你在学习时,有没有做到“三到” 如果做到了,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