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环境问题的历史发展概况和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2.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等内容。 3.理解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以及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人类思维方式的根本改变。 能力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人类应如何参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认识。 2.根据有关图表,分析说明人类改良环境与破坏环境产生的不同结果,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实例,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本节内容,使学生树立人类发展与环境对立统一的辩证观;使学生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逐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并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 1.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主要原则。 3.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及其目标的实现途径。 教学难点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行为表现及后果。 2.突破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3.积极宣传可持续发展思想,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人师表,付之于行动。 教学方法 1.利用图表分析、说明人类改良环境与破坏环境的不同结果,学生为主体探究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认识,培养自己的参与意识。 2.教师做引导让学生及时收集各种新闻媒体传送的有关事例,归纳、分析,使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并运用理论来分析和指导实际,特别是要提高自身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规范和培养自己对环境负责的行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危害以及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当然,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有一个历史阶段,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也即环境问题是发展问题,那么,人类应该如何解决发展问题以及采取哪一种发展模式呢 我们本节课就来学习发展的问题——— 一 可持续发展: 要正确地认识、分析、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首先要对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有所了解。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的内容,结合多媒体课件或投影图“人类文明的演进”,联系有关历史知识进行有关讨论、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唯一性。 人类文明的演进 一、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板书) 人类文明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我们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采猎文明时期的崇拜自然阶段: 人类社会在早期的采猎文明时期,以几千种植物和几百种动物为取食对象,人们“饥则求食,饱则弃余”。一个地区采光,就得到远处采猎,或迁移到另一地区。这一时期,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恐惧和依赖的关系。 2.农业文明时期的改造自然阶段: 人类从采集野食到栽培作物,从狩猎动物到驯养家畜,步入了农业文明时期。这一阶段,人类开始进行着规模越来越大的改造自然的活动: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耕作和灌溉技术得到发展,人们获得了稳定可靠的食物供应,人口开始迅速增长,与此同时,人类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化。 3.工业文明时期的征服自然阶段: 18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先后走上了工业化道路,人类利用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壮大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试图征服自然,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