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81879

2.3 平 面 镜 同步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3294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八年级,2024,苏科版,物理,学年,2025-2026
  • cover
三 平 面 镜 第1课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      如图所示,小红正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棋子A、B完全相同。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选用茶色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B. 茶色玻璃板应竖直放置在方格纸上 C. 若B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则说明像与物等大 D. 在B位置放上光屏能接收到A的像        2. (2024·盐城亭湖校级段考)如图所示,在中国象棋棋盘正中央竖立一块垂直于棋盘的平面镜,棋子“象”由甲移到乙,则平面镜中“象”的移动是 (  ) A. 由④到② B. 由④到① C. 由②到④ D. 由①到④ 3. (易错题)如图所示,物体AB长为1.6m,平面镜CD长为0.6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 B. 像长与平面镜的长相同,为0.6m C. 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m D. 像长与物体的长相同,为1.6m 4. (2024·扬州高邮校级段考)下列平面镜成像图正确的是 (  ) 5. (2024·常州)小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为顺利完成实验,MN应选择      (透明玻璃板/平面镜),并将其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 将点燃的蜡烛A放置在MN前面,将外形相同、没有点燃的蜡烛B放在MN后面移动,直至与A的像完全重合,重合现象说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    。 (3) 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步骤(2),可得三组像与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    对称。 (4) 为判断平面镜成像的虚实,用光屏替代蜡烛B,然后    (直接/隔着MN)观察光屏上有无像,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6. 如图所示,平面镜M竖直在水平地面上,长为6cm的铅笔平放在水平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cm,现铅笔以2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第6题 A. 经过4s,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相距6cm B. 当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向上移动 C. 将M逆时针转动45°,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上 D. 铅笔的像为虚像,且虚像的笔尾端朝左 7. (2024·苏州昆山期中)某次小明想完成“浇不灭的蜡烛”的实验,但蜡烛的位置(图中⑤处)如图所示,要使它的像落到烧杯中,仅移动玻璃板,则移动的方向应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2024·苏州昆山一模)如图所示,一平面镜竖直放置,镜前A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m,一物点S以A点为圆心、0.4m为半径沿逆时针做圆周运动,则物点S的像沿    时针旋转;在运动过程中像、物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m。身高为1.7m的小杰站立在该平面镜前面,他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高为    m。 9. 如图甲,奇奇在厨房中隔着玻璃看到客厅沙发上的小狗身上有一团火焰,仔细观察发现原来是玻璃反光。于是奇奇想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选用三支蜡烛A、B、C,其中A、B大小不同,A、C大小相同,如图乙是他进行实验的装置。 (1) 他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将A和B点燃放在玻璃板前,把C放在玻璃板后方来回移动,如图乙,C与A的像能完全重合,B烛焰的像出现在C“身上”。这说明:                。 (2) 奇奇拿掉蜡烛B,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适当移动蜡烛C,C与A的像仍能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距    (有关/无关)。 (3) 奇奇根据以上结论分析:小狗身上的火焰相当于实验中蜡烛    (A/B)的像,客厅中的小狗    (能/不能)看到自己身上的火焰。 第10题 10. 如图所示,平面镜OM与ON垂直放置,在它们的角平分线上P点处,放有一个球形发光物体,左半部分为深色,右半部分为浅色,在P点左侧较远的地方放有一架照相机,不考虑照相机本身在镜中的成像情况,则拍出照片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 第2课时 平面镜成像的作图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