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85238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案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1005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声音,产生,传播,教案,物理,八年级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教案 | 物理学科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要求】 1.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知道声速的大小。 3.了解人耳听见声音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组织和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音叉、烧杯和水、示波器、钟罩、小闹钟、抽气机 教师播放两种声音(详见PPT图片)。学生思考: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师引导学生体验: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边说话,边体验。 学生回答:说话时,声带在振动。 教师演示:用棒槌敲击音叉,将叉股插入水中(或见PPT)。 教师提问:我们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水面荡起波纹,小球被弹开。 教师提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说明音叉在振动。 1.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例如,人说话、唱歌是声带的振动发声的,蚱蜢“唱歌”是翅膀的振动发声的,钢琴是琴弦的振动发声的等。 2.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题讲解: 【例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然后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解析】说话时喉头振动,音叉发声时激起水花,这些都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桌面发声时由于振动幅度较小,人眼很难发现,因此可以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来把振动放大,以便于观察。 【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PPT动画,思考: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1.声波:声音产生后,在空气中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种波叫做声波。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PPT动画,思考: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怎么样? 2.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教师接通示波器,敲击音叉,学生观察现象。 3.示波器:显示声波波形的仪器。 教师演示传声实验(或引导学生观看PPT视频):真空能传声吗?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PPT视频:听水中传出的声音。 一位同学在室外用手轻敲墙体,室内的同学把耳朵贴在墙上,能否听见敲击声?当耳朵离开墙后,还能听见声音吗?比较一下,这两种听音方式的效果是否一样? (1)声音需要气体、液体、固体作为传声的介质。 (2)气体、液体和固体传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固体的传声效果最好。 例题讲解: 【例2】如下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1m长的细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叉子    发声,声音主要通过    传递到人耳。 【解析】金属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时,发生撞击,使金属叉子振动从而发出声音,该声音通过细线和手指传到人的耳中,由于固体(细线和手指)的传声效果比空气的好,所以人耳能听到敲钟似的响声。 【答案】振动 细线和手指(或固体) 三、声音传播有多快 教师提问:夏天电闪雷鸣时,闪电和雷鸣是同时产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这说明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声音传播的距离和传播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声速。 1.声速的物理意义:表示声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